• 5

剛剛在電視上看到談保險


BamBamBam wrote:
這麼多公式不知道你是...(恕刪)

還要自己算阿!!保險公司算完才賣你的 你只是跟他賭機率 短時間發生你才賺的到
andyzaszz wrote:
還要自己算阿!!保險...(恕刪)
保險公司不先算賺錢難道他公司要賠錢, 然後倒閉?
哪個開公司的目的不是維持營運?
你覺得你能賺的比保單多當然就不用買, 不能就買下去.
壽險你覺得你意外後家人能有經濟能力那就不用買
醫療你覺得你出意外不生病那就不要買
沒人想要生病, 出意外, 或沒工作, 只是怕有個萬一所以才叫"保險." 你跟他賭什麼機率?
搞不懂, 跟保險公司算完了再賣你有差?
如果你不精算,那保險公司憑什麼賺錢?
當然我的公式不準,因為我不是精算師,可是保險公司養那麼多精算師,難道他們就不會算? 要是一個保單上市結果是賠錢的,他們會上市嗎? 別神話保險,他們總是想著要如何賺你口袋裏的錢。
還是老老實實的專心在本業上面吧。


BamBamBam wrote:
這麼多公式不知道你是...(恕刪)
ayeteng wrote:
保險,根本就是不必要...(恕刪)


你把錢好好投資,過了10幾20年,的確會賺的比保險多。

但那是因為保險的用法本來就不是給你賺錢的。

等你花了10幾20年了,投資有成,用投資的錢去付醫藥費等等的,當然很夠用,但要是在你投資的金雞母還沒養大之前,就有天發現自已是比較倒楣的那一些人、被車撞了、得了癌症了,這時就會了解保險的好處。

當然,你也可能是幸運的那一群人,平平安安過一輩子,沒出意外、沒得重大疾病,那你的保險的確是賠錢的。但花錢買個心安,還是值得。(沒人想真的動用到保險的啦~)

保險本身不是壞東西,壞的是有些推銷員;為了業績,把不適合的保險賣給民眾,讓大家對保險的印象那麼不好。

--

保險,台灣人喜歡買 "保本" 的。但事實上,把保險當成水電費這樣的費用,買不保本的,才是最便宜,保障又多的。(想想,等你老到走不動了,你保險的本金才還給你是有個屁用?)

ccfmy wrote:
內容說買保險只是讓壽險業拿去炒房炒地
增加年輕人更買不起房子而已
台灣精華地段壽險業者出高價購買這是之前的新聞
...(恕刪)


如果台灣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如債券
業者也不會購買房地產

房地產在RBC, 以及流動性都不算是很好的標的
ayeteng wrote:
如果你不精算,那保險...(恕刪)
所以我看不懂你在寫什麼才問你阿
ayeteng wrote:
"精算過保險費之後你就會知道,你把相同的錢存在銀行內還比放在保險公司裡強"??

隨變基本的公式就有 exponential, lognormal, pareto.
大型公司通常都用變型的distribution一般人到底怎麼算?

另外存在銀行裡比較強到底什麼意思?
這麼多種保險到底強在哪裡, 況且保險公司通常都是投資債卷或房產, 設的利率比定存少錢?
如果真的比定存少, 保險公司也不用請精算師了, 錢能騙多少就騙多少,
保險公司騙來的錢直接定存銀行就好, 0風險輕鬆賺錢.

另外我從來沒說保險公司不賺錢, 覺得不賺錢的腦袋才有問題.
不過保險好不好跟保險公司賺不賺錢根本無關. 哪家公司不賺錢? 只要公司賺錢的產品你就不買?
Goldman, Morgan Stanley 賺這麼多錢, 怎麼那麼多有錢人, 公司丟錢進去?
我來說說我經驗好了,我覺得不是三十五歲之前能不能保險的問題,我記得在我女兒兩歲的時候跟那投保一個保險,應該年繳十萬多左右,二十年後,每年領回十九萬多,而且呢,保證我女兒可以領回到104歲

我算了一算,意思就是說,我女兒二十三歲開始領,總共可以拿82次,大概1558萬左右,揭示的預定利率接近7%....。

那個時候只是單純地想作退休規劃,想說,可以彌補退休金的不足,我還記得,那個保險業務員是陌生人,素昧平生,而我投保了之後,隔年,大環境的存款預定利率,就像溜滑梯般,來到了百分之四左右,

接著就一路往下走到幕前的百分之一左右....。

我想說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保險公司請了這麼多的精算師,有沒有算到預定利率會到目前的慘狀呢?答案是沒有!!這也是為什麼,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如此之嚴重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國泰,新光人壽,這些

傳統老牌的保險公司,股價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要以象徵性一塊錢的代價,把它轉讓給別人承接(保誠人壽)....這裏面呈現了一個結果就是: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

所以,那些在節目上說:三十五歲前不能保險的人,都是事後高明,就和那些精算師一樣。

投資,是一門藝術,它不是全然的科學,它也是重要心理學的具體呈現,有誰會想到,台灣的薪資水準,會停留在十年前?如果就此論斷,以前那些精算師才是大笨蛋,其實,我媽媽那種10%預定利率的保單,

也有好幾張,他是一個很不會理財的人,不過從事後高明來看的話,這卻是他許多不高明方式中,最成功的理財管道之一。

我知道有人會說,現在的錢,和一二十年前的購買力不能比,我覺得這些話不能說是全錯,但也不全然是全對,要看什麼東西....。


對我而言 , 最大的保險就是 " 現金 "
現在的保費都不低了, 能買到的保障換算成現金相對有限
若自己懂得規劃 & 節制, 趁年輕時沒家累時想要買的保險的錢存下來, 都有一筆不少的現金當保險
當然自己可評估一些便宜划算的保險還是可以買的 , 如 : 意外險 ...


x00622001 wrote:
其實,我媽媽那種10%預定利率的保單,

也有好幾張,他是一個很不會理財的人,不過從事後高明來看的話,這卻是他許多不高明方式中,最成功的理財管道之一。

我知道有人會說,現在的錢,和一二十年前的購買力不能比,我覺得這些話不能說是全錯,但也不全然是全對,要看什麼東西....。
..(恕刪)


如果當初新光, 國泰不因應市場競爭, 在10%的環境中
推出個3%的保單

這兩家公司或許在時代中也就勢微了, 市場競爭也常常是個考量重要的因素

x00622001 wrote:
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要以象徵性一塊錢的代價,把它轉讓給別人承接(保誠人壽)....這裏面呈現了一個結果就是: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


如果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為什麼承接的人會接呢?
保誠賣掉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應歐洲會計制度的改變
「保誠賣掉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應歐洲會計制度的改變....」這個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引爆點,如果我沒記錯,在當初保誠人壽來台灣十年左右,約莫投資了兩百多億新台幣,最後卻以象徵性的一塊錢

賣給了中國人壽。至於,為什麼有人要接手?並不能就拿此推論說,接手者一定會賺錢,因為,本土的保險公司對台灣的會計制度有「喬」的空間,外商公司比較遵守法令,當時外商公司的資金壓力,

本土的保險公司要擴大經濟規模,都是原因之一。兩百多億新台幣不是小數目,現存的保險公司嚴重的利差損也是天文數字,這些當初的保險公司精算師們,有高明了多少?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