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
保險的核心精神,那就是”保你無法承受的重大損失”。
這章一開頭,作者就用一句話一語道破太多人買保險的錯誤心態,”Buy insurance so you don’t have to pay out of pocket.”。保個險,日後就不必從自己口袋出錢。
最常見的,就是醫療相關險種。譬如開個門診手術,給2000,住一天院,給3000之類的。這幾千塊的支出,會是重大損失,會是付不起的錢嗎?
很多人買這種保險,心裡就在想,日後遇到這些問題,錢都給保險公司出了,自己不用多花錢。
奇怪,你以為保險公司請精算師是請來做什麼的?是請來幫保險公司賺錢的,還是幫你貼補各種費用的?
保單根據大數法則和機率計算出來,一定是整體保戶繳的錢大於保險給付給保戶的錢。一定是這樣。假如不是這樣,那麼這家保險公司就是在設計一張讓自己虧本、讓股東虧錢,讓自己無法持續下去的產品。
買保險還想著要賺錢,就跟去廟裡跟和尚要肉吃一樣荒誕。佛門清規,寺裡不會有葷食。同樣的,保險公司是營利機構,發行保單是要從保戶身上賺錢,不是讓保戶賺錢。
保險本來就是一種花費,一種支出。我們保戶一定是為了有某些重大損失的風險要轉嫁,才”花錢”去買保險。
但現在保險公司很奇怪,為了賺錢,他們把保險本來就是一種支出的概念藏起來,推出讓保戶”賺錢”的保單,或者是不用花錢就可以買到保障的保單(譬如”還本”)。
讓保戶付出的錢,藏在金錢的時間價值,藏在機會成本中,讓比較沒有財務知識的保戶,趨之若鶩,買到還沾沾自喜。
而那些完全是支出,看起來很明顯錢就拿不回來,但可帶來真正保障的保單,乏人問津。
於是,保險失去它的原意。它無法替保戶承擔Big losses,而是一個接一個,替你付小錢的保險。
你只需要一點基本邏輯,你就會知道真相是什麼。
對於個人來說,真正值得保的,是無法承擔的重大損失。
譬如家中經濟支柱在盛年意外過世,譬如自宅火災化為烏有。這種損失一旦發生,很有可能會讓一個家庭在財務上再也站不起來。這才是值得保的險。
(全文請見:
lulala3133 worte:
剛出社會薪水才22-23...(恕刪)
宮保GG wrote:GG,你想想喔,如果是母胎單身的頂客族,身後保險金留給誰,有意思嗎?
節錄自別人的文章請參...(恕刪)
各人的人生規劃不一樣,保單內容也應該要不一樣,甚至每個人生階段不一樣也要考慮。

lulala3133 worte:終身儘量不要?! 附約繳到七十幾歲不是就沒了嗎?您好,我以一個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給你一些觀念上的建議
考量到你剛出社會,所以我用淺顯易懂的溝通方式
並不是說完全不考慮終身險,但絕對不會是現在。
建議45歲左右再考慮終身險種會比較好。
主要原因在於可支配所得&費率曲線的問題
【一】、可支配所得
依照你的情況,剛出社會 薪水22-23K(假設年收入30萬)
那...你的預算該拿多少出來才能讓你擁有保障又不給你造成太大的保費壓力?
我們簡單假設一些情況好了
1.每月生活費1萬元(房租、生活娛樂等雜項開銷)
2.每月孝親費5千元(看個人家庭狀況)
合計共為1.5萬 每年固定開銷為18萬(1.5 X 12)
每年可支配所得就是12萬(30-18)
若每年保費為5萬元,每年可支配所得就變為7萬
那我再假設一些常見的情形
日後你想要更高的薪水,需不需要進修?
這要不要錢? 要,一年可能要3萬。
日後摩托車壞了你要不要換?
要,
那摩托車一台大概5~10萬。
日後電腦、手機壞了你要不要換?
要,
一支手機算1萬好了。
日後蛀牙的關係想去植牙,一顆要價10萬
那你該不該植牙呢?
看了上述的未來可能產生的花費,你覺得每年可支配所得只有7萬夠用嗎?
(當然,不可能每年換,但是攤提下去也很吃緊)
但是若40歲,正常而言年收入也會增加,假設年收變為60萬
年繳保費同樣為5萬,可支配所得就變為37萬
這樣生活才不至於會被影響。
在簡單一點的說,
在你最需要錢的時候,同樣的保費只會帶給你過多的壓力。
【二】、費率曲線的不同&保障終身
會建議終身險45歲左右再考慮,主要是費率曲線上升幅度的問題。
終身險與定期險的保費會有所不同,主要是費率計算方式有異。
但是這裡先不談這麼深,我做個簡易比較表你會比較好懂。
25歲男性 | 35歲男性 | |
定期失能險,保額100萬 定期失扶險,保額2萬 |
年繳保費共為:1350元 | 年繳保費共為:1692元 |
終身失能險,保額100萬 | 年繳保費為:10,900元 |
但是45歲開始恐怕就很不一樣了
45歲男性 | 55歲男性 | |
定期失能險,保額100萬 定期失扶險,保額2萬 |
年繳保費共為:4038元 | 年繳保費共為:10,424元 |
終身失能險,保額100萬 | 年繳保費為:15,600元 |
在將保障期間考慮進去的話,我會建議直接投保終身失能險會比較好。
畢竟保費差不多,繳到後面還保障終身,那當然直接考慮終身險會比較好!
再者,這還只算100萬的失能險而已,正常來說100萬失能險根本不夠;
而且還沒有考慮防癌險、壽險、醫療險等等...
這樣下去若都只考慮終身險,你確定保費可以負擔嗎?
最後,我並不是說終身險或定期險哪個比較好,而是要看你的情況而規劃。
但我是你的話,我會建議優先考慮定期險。
至於終身險種,待以後工作收入增加再考慮也不遲。
至少我認為保險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他並非唯一。
你投保定期險,將多餘的預算省下來做其他理財投資,那不是更好?
或許未來的台灣巴菲特就是你也未可知,這樣老年後還要擔心有沒有保險嗎?
而現階段你還不是台灣巴菲特,所以才需要用定期險來防範諸多風險。
否則在成為台灣巴菲特之前,遇到一個重大風險你可能就完蛋了。
投資賺的都未必夠支付你的失能、醫療開銷!
可以先參閱此篇,這篇比較簡單:
你買對醫療險了嘛?
PS:建議先投保第三/超額險,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