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南山投資型保險一點也不保險-閒聊投資型保單這商品


三子父 wrote:
甲型是 假設壽險額...
乙型是 假設約定壽... (恕刪)


丙型和丁型又是什麼?
我發現我買的名稱上有丙型
幫女兒買的名稱上有丁型。
三子父 wrote:
甲型是 假設壽險額...(恕刪)


感謝三大還專程跑來這篇回文,
專業人士果然是兩三句就能講完複雜的東西,
只可惜小弟一時還是無法消化,可能要多花點時間再細細琢磨吧。
三大的回覆風格讓我想起幾位先進,
他們也在當地的保險公會擔任理事&監事,
所以三大也不用擔心說寫得太清楚會沒人買了,
依三大的風格&專業絕對是不用擔心,望您步步高升。

三大提到我文中這段
分20年達到投資績效,
"這40萬花20年(或更長)的時間保險公司去投資,
去賺取承諾你身故後所須理賠給你的100萬。 ...."

這部分我的講傳統終身壽險的部分而非投資型保單,
且這也是猜測罷了,因為看了很多資料&書提到這部分,
目前還沒看到有人真正了解保險公司業內如何操作這些資金,
說不定三大在業內如此熟稔可以透露一些內幕?

最後稍微翻了翻三大的文章,
看的出來您因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長年所苦啊,
剛好小弟身旁就有兩位親友有這問題,
(剛好也有一位在台中)
一位則是動完刀一兩年,一位則仍持續復健,
一些專業建議相信三大知道的一定不亞於我,
我只說動刀的那位,
當初他壓迫神經到十分緊急的狀況,
醫生判斷必須得動刀,
而它術後復健算良好,
但要跟您說的是,這種東西就像人身上的大病一樣,
一旦動刀&治療下去就是不可逆了,
會不會更好更壞沒人知道(所以通常是不到緊急不做極端處裡),
但肯定不會跟以前一樣了。

人到了50歲,相信很多毛病都開始來了,
(60歲更是一個坎,而這些都是經年累月來的)
錢再多也買不到健康,三大肯定是很有感觸的,
凡事還是別太勉強,賺錢有數,
多留些資源給自己的身體&家人,少一些占比在工作上。


tbyellow wrote:1.計劃書裡的報酬率這部分在描述上是否有問題?(單利複利?)這樣的東西是否有不實的狀況?(恕刪


tbyellow wrote:2.投資型乙式實際狀況到底是怎樣?
您所謂的實際狀況是指?若指的是身故保險金、停繳保費、贖回(解約),那的確是這樣。
雖然有些部分不太正確,但是這樣解釋我覺得OK
重點意思有到,你們容易理解就足夠了。

但我補充一下,倘若已經投保的情況
我會建議持續投保,且更換穩健的投資標的物
畢竟木已成舟,最大塊的前置成本多半已繳完。
那不妨將錯就錯,將唯一的價值做運用,
就將它視為較便宜的一年期壽險

但若沒有家庭責任的話就自行斟酌。
而底下有健康險種附約的話就另行投保,
免得日後騎虎難下,進退不得。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tbyellow wrote:
---------...(恕刪)

本文及回應,都頗有留存價值。
感恩!
cdfkt、三子父,真的很專業/內行。

tbyellow wrote:
您因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長年所苦啊,
剛好小弟身旁就有兩位親友有這問題,
(剛好也有一位在台中)...(恕刪)

剛剛當孝子替兒子搶票
現在看到這話題 更有興趣
我現在好了 椎間盤突出症頭好了
就在我發問那天 其實我打算要去動刀了


上面是我的椎間盤的MRI
一節一節的就是脊椎 中間有些黑黑的就是椎間盤 右邊一小條黑黑由上往下的就是神經束 再右邊就是背部
底下有幾個地方已經壓迫到了 分別是腰椎 第二和第三節 第四及第五節
就在我很絕望的那一天 有人介紹我去我們家對面的一家中醫診所
那個復健師是中醫院長的弟弟 正在吃芭樂 然後自言自語講廢話
我心想 算了被他弄壞 我就去開刀比較直接了
然後 他往我屁股跟大腿骨那裏大力壓下去 左右腿都壓下去 那瞬間 我心想...死了 等一下還能走我就去吃老鼠藥免的拖累媽媽
哈哈哈 真的很好笑
結果我一站起來 竟然不會痛
然後那個復健師繼續講廢話 自言自語
這是甚麼場景阿
我做復健做了20年 正經一點好不好
我以為我起來會看到一個人 上面有個環圈 宛如天使降臨救贖我
怎麼是一個比我年輕 就禿頭 還滿口廢話的人
後來 我一周去三次 去了兩個月
上上週 去醫院照顧爸爸 一周 我竟然都沒痛了
現在真的是好了
重點是 他是看健保的 第一次100元 第二次以後50元
還在我家對面而已 這是甚麼世界啊

抱歉
因為都沒看到有人提出"超額保費"
如果有研究過期繳型變額壽險的商品說明書
就會看到商品說明書裡的範例都是有加入超額保費的

個人研究投資型保險也有一段時間
假設目標保費選12000(美式的有可能買到比12000還低)
壽險保額做最低比例
超額保費繳12000
年繳24000
只繳6年就不繳還是有可能在第7或第8年末
讓帳戶價值超過總繳保費

因為每個月要扣100元的管理費
每個月的最低危險成本除非是15歲以下不然大部分應該在50元上下
所以投資標的挑選配息基金
假設基金年化配息率有6%
一個月大概要有150元的配息
就代表帳戶價值至少要有30000元
從每個月會被扣多少錢來去推算要多繳多少超額保費也是一個方法

另外如果目標保費1萬2
超額保費8萬8
年繳10萬的定期保費
標的平均分配至 一.新固收 二.年化6%配息率的類全委帳戶 三.年化8%配息率的高收益債
基金的配息都投入到貨幣帳戶
每個月所扣的管理費和危險成本都由貨幣帳戶去扣
累積個半年再視情況把貨幣帳戶的錢轉換到配息基金
個人認為這樣繳個6年就可以停扣了
因為每個月的配息就足夠維持保險費和壽險成本還有剩
至於基金淨值有可能萎縮
至少每個月都有穩定配息
而且配息都是累積到很穩定的貨幣帳戶
如果金淨值下降(配本金這種問題請去研究蕭碧燕老師教的東西)
反倒可以用更低的淨值去買到更多單位數
讓配息變多

要提早讓帳戶價值超過本金
超額保費繳得比目標保費多很多會是一個比較快的方法
每年只會繳目標保費的要讓帳戶價值超過總繳保費
12年有達成就要偷笑了

曾經聽過有人是目標保費繳12000
第一年繳保費30萬就從此停扣不繳
靠配息去撐

只是一般的業務都不會做超額保費
講了他們也不懂
懂了也不一定會做
因為傭金的主要來源是目標保費
做目標保費12000+超額保費18000=年繳30000的單(只預計繳6年,之後就靠配息去撐)
還被念說為什麼要讓自己少賺錢

投資型保險可以買
目標保費繳多一點
標的選好一點
搞清楚想藉由這張單來達到什麼樣的需求再來搭配目標,超額保費,投資標的
商品沒有不好
是業務員搞不懂商品

抱歉 跳來跳去講得有點亂
只是希望有多一點關於超額保費的討論
cdfkt wrote:
仔細看它的報酬率換算,裡面的V
V=1+2+3
3=累計費用
累計費用我的理解是指前置費用+保管費+危險保費。
(各家公司跟商品計算方式會不同,實際狀況還是依照各家公司跟商品為主)
其中保管費每年固定增加,而危險保費逐年遞增。
所以累積費用理論上永遠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
自然而然你的報酬率永遠也會是正數且呈現成長狀態。

這裡好像不是這樣吧?1和2如果買的基金不對,減少的程度,很快就能產生虧損了。
所以報酬率並不會永遠是正數且呈現成長狀態。
08-09年一堆人的保單價值都歸零了。
那個樓主的保單在2016開始,正好前兩年的前置費用高,投資金額低,
所以剛好能平安渡過08-09年,其實已經算不上什麼苦主了,根本運氣超好的說。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裡好像不是這樣吧?1...(恕刪)

嗯,我剛發現表達有誤並先刪除,謝謝。
不過我主要想表達的是報酬率容易讓人誤解。
至少一般人看到報酬率呈現正數,
應該是直覺性的聯想到保單價值增加,而非減少。
只是這我要想想該怎麼寫比較好。


這樣說那個樓主雖然沒錯,但是似乎有些刺耳。
畢竟那個不是他原先預期的,
或者該說跟他所"假設"的有著極大落差。
但除了用誤解兩個字外,我目前還沒想到更好的形容詞...

儘管去告知他自己誤解很容易,
但是我希望的是他能夠接受誤解的事實,而非單純的糾正。
但這個假設的東西...我暫無頭緒該怎麼寫才能讓他接受。
所以也就沒有去那樓做回覆了。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分析的很棒

可惜大部分人都認為

保險 可以賺錢...

光用這個想法套入

穩死 穩死 穩死

買保險 就是買服務的保障... 跟你的需求(節稅)

-----------------------------------------------
所謂的商品就是 賣的 賺錢 買的 賺服務

至於是否對價 或是符合需求 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P.S 站在新的立足點 討論幾前年的保單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現在的投資型保單 早就把當初的缺點都改進了... 也沒這麼"暴利"了


祝福各位找到各自的需求 買到對的 與 適合的 保險商品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