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保險業務員可否長進點?


LIN,IN-KAI wrote:
做了8年保險業務,...(恕刪)


保險業務員 果然名不虛傳
騙瀏覽也能這樣搞

業績缺很大嗎
可以開釋一下終身醫療不好嗎?15151515
沒離題阿,
長進點是好的.
~~~~~~~~~
他說的應該是在最後一段
10年期只繳6年,跟原本就設定6年期的保險,領回金額的差異
顯然是有別家業務,為了業績欺騙客戶,胡說八道了
看得懂的沒事,看不懂得請回上頁....
我很尊重保險的專業
但真的很多不專業的保險業務員:亂推保單、只推終身和獎金高的產品、理賠時不願協助或條款熟悉度比客戶差
LIN,IN-KAI wrote:
主題: 保險業務員可否長進點?

做了8年保險業務
,雖然我有主管職稱但我必須坦白說....在客戶面前我永遠是業務,這是我保險師傅給我的觀念,台灣人對於保險業務員工作的印象是偏負面的,10年前從IC設計轉行至保險對於剛退伍的我來說心想自己還有時間可以嘗試看看,一方面對投資理財很有興趣,一方面坦白說就是涉世未深(被騙進來了),我第一個問題是,我不會做業務,我沒有客戶,主管:沒關係啊你就先進來學習,我們可以做陌生拜訪去街上去郵局發名片,我相信了!一開始我也是很相信這行業"人模人樣"的主管們,但是相處一段時間後對於稍微有智商的人來說都會觀察入微,發現主管說的跟做的不同時,甦醒的力量是很可怕的。
我入了保險業很認同保險,但很不認同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使得大眾對保險的認知錯誤,很多人都認為保險就是應該要還本才不會浪費阿
所以買保險就只是為了本金?保險公司或許有虧空的可能,放銀行有利息不是保本+利息更好嗎,人生中有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情,所以才有保險這制度的誕生,基本上脫離不開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但目前台灣人在保障這區塊還是非常薄弱,最大的原因就是保險公司導向問題,因為保險公司傾向收保費收得到就好,保障???等到客戶觀念通了保費都被對手收走了,所以儲蓄險是最佳選項,少少的保額多多的保費>保險公司要的(低風險承受,高現金流量),客戶(高額保費、風險自留),我常跟客戶分享一個觀念,賺100萬跟存100萬哪一個困難?答案一致是存100萬,有一天我問客戶,買100萬跟存100萬哪一個困難? 瞬間客戶無法回答,問道:什麼買100萬?
買未來的100萬,要怎麼買呢?其實我就是在說保險阿,生老病死這個循環中我認同有人不會生病,確實有那樣的機率在,但人終究會離開,當人離開時你希望自己留下什麼?我問過很多答案有房子、錢等等的有形資產。
近期遇到一位客戶問到關於儲蓄險減額繳清,這就是讓我火大的原因了,6年繳的保單與10年繳的保單在同一商品同保費情形下買10年期的會比6年期的領得多?
10年期繳費的保單繳費期間拉長,責任準備金提存也往後延了,不可能出現買10年只繳了6年解約還比6年期領得多,這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業務員為什麼希望客戶買10年期了,就跟很多業務賣終身醫療的道理一樣。

標題說「保險業務員可否長進點」

內文第一句就說自己也是「保險業務員」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你自己長進一點嗎?

這是在當眾表演 "自己打自己臉" 嗎?
LIN,IN-KAI wrote:
做了8年保險業務,雖...(恕刪)


心有戚戚焉
當時入了保險業,初期乖乖的聽話照做,也還行。
後來開始有國內理財規劃人員與國外證照的考試,同事相揪去報考。
上面主管無一不反對的,都說上公司內部的課程就好了。

結訓考完後,糟了!
看公司,看產品,用上另一付眼睛看著後,姥姥都不姥姥了。

談客戶要做業績,心裡就像是走在一條線上,是要偏向利益 還是良心。


說個例子,有個熟悉的朋友,台大碩士畢業,在中科工作,前後談了三次,力氣放盡後,聽她的,買年存6萬的儲蓄險,半年後因為身邊人生病關係,終於接受買醫療險。再兩個月,騎車上班途中,被忽然開門的汽車擊落,連同車險同仁協助談賠償等事宜,獲得幾十萬的理賠。

又過一年,公司開始“誘導”業務,去轉單(高預定率的單),看著老同事飽飽的業績,心裡更加混沌,一年後,還是離開。
我這樣說啦,有責任的業務員有,但我相信大部分都是你在詢問時很積極和你講一堆有的沒的優點,甚至洗腦說不保會怎樣,別懷疑,保險公司很大間,都有SOP如何洗腦客戶,甚麼時候客戶的回答和反應要說甚麼話。但實際發生問題後只會丟一句話:我們有負責處理的專員,請聯絡他/他就好。

就曾經遇到親愛的鄰居是賣保險的,剛開始人很好相處,和顏悅色,想說感覺不錯就和他們買,有天車子被行道樹砸到,急忙電話問他們怎麼辦,結果一句:你沒買這個的保險喔!就掛斷了...就掛斷了...就掛斷了...就掛斷了...就掛斷了...就掛斷了... 保險賣的不是保障和後續服務嗎?如果只是賣白紙黑字上的條文,那和你買 和你同事買有甚麼差異?你更又沒退傭金給我。最後反而是一位朋友也是賣保險的(車子沒和她買)協助處理。買東西最討厭業務嘴,賣前說一套,賣後拍屁股走人。 相同業務之前還用話術想騙我們簽約,但我直覺不對當晚和她簽約和思考幾天後再簽一樣啊!經由那次後全家人的保險全部換成給協助處理車子保險的朋友。

該賺錢的要給對方賺,這是天經地義。但別忘記身分是業務,你的優勢就是服務,如果你沒有服務,那請問以後大數據後的時代,只需將你的需求搜尋,即可有各家保險公司的相同保單,馬上列出優缺點,搞不好還可依你的狀況推薦最適當的產品。請問這些業務員,你沒有人情味的話,依國人愛比價的習慣,你不怕失業嗎?
搞不懂為什麼每年台灣都有那麼多年輕人投入壽險,保險業在台灣是艱困行業,多數公司長期而言都是虧損的,只有少部分獲利,這行業在低利率時代經營越來越艱辛,且未來投資只會越來越困難下(低利環境),能夠這樣掩耳盜鈴的假設一個不易達成的投資報酬率嗎?  如果只看ROE來判斷,長期來說,台灣還真的很難找到一家值得投資的保險業

LIN,IN-KAI wrote:
做了8年保險業務,...(恕刪)


保險公司的問題在保險公司只收錢不付錢。保證保,不保證賠。

保險公司要正名為保險理賠公司,公司只有保費收入沒有理賠金支出公司就賺錢。但是保險設定的目的是分散風險。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