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理不理賠取決於當初投保健康告知做的好不好,
體況嚴重乾脆就別保了....
真正的需求:
當哪一項風險在一年內發生現有的積蓄無法轉嫁的就是您的需求重點.
除了殘扶顯普遍不建議購買終身保險,
保險是契約通常一簽下去就少說5-10年,
保險也須隨著人生的階段做調整建議用定期險規劃.
定期險雖是自然費率越老越貴,
但也沒有說一定要買到老死,沒需求不適用就解掉了.
老了身上有兩三千萬真的有那麼需要保險嗎?
身上到老有一筆錢也可選擇用自身資產轉嫁風險.
終身險所遇到問題您可以思考一下:
1 保障通膨影響.
2.未來的新式療法及醫療給付可能有所變動
定期險可彈性調整,
終身被條款綁死(或許好也或許不好,普遍來說都不好)
3.保險公司是否能終身?人的終身是多久?
4.終身保費沉重,很少人堅持到最後,
堅持到最後的人也不一定是贏家.
5.很多自行餵狗....
越窮的要保癌症,重大疾病這兩種再來是長期看護
買20年這20年沒得重大疾病或癌症~好棒棒當作買到健康,之後終生都有保障
20年內得到了也不用煩惱開刀化療標靶藥物費用這真的小資族天文數字
再來長照~當自己行動不能要住院的例子也少,主要需要家人或看護幫忙如果有長照險就知道多好用了
住院20天還是開小手術大約2萬到10萬左右跟化療6個月噴200萬大巫見小巫阿
我往生的外公活著的時候中風雙腳單手不能動,插尿管包尿布,連吃東西都需要餵食,他熬了5年
這5年他住院天數不超過30天......倒是看護花不少
保險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
身上有個1000萬無負債不買醫療保險沒差,
癌症也是可以選擇風險自留.
但一般罹癌少說醫藥費2-300萬,惡性腫瘤500萬不無可能,資產一下縮水不信不會痛.
BUT變成植物人就有差,資產1000萬不一定夠燒~
用1000萬轉投資出來的錢買個基礎保險有損失嗎?
賠了,獲得完善的生活及醫療品質,資產不縮水,
不賠,就當投資收益下降而已,資產還是不縮水.
郭董開醫院都綽綽有餘,但全台灣幾個郭董?
郭董賺錢都來不及沒空上01.
健康保險賠付率只有30%。
這個算法用總給付/總收入來看準確度失真.
健康保險的範疇如此廣,
細分出各健康險種的賠率及拒賠原因才有參考價值.
別把保險妖魔化,鼓勵大家不買保險.
萬一沒錢真的發生事故或來個達文西手術怎麼辦?
身上有微薄積蓄,可能瞬間歸零甚至負債GG好幾年,
20幾歲可以重頭再來,50幾歲沒有工作能力了怎麼辦?
身上沒積蓄保證馬上嚐遍人情冷暖,
醫院也是需營利才能生存.
單一病症,實支實付極少超過10萬元,
您是保險從業人員?
周遭理賠超過10萬元的不在少數,先不論醫療實支實付,
50萬的理賠金我也拿過,
殘扶/癌症/意外死亡賠付超過數百萬元的案例也不少,
要不然這幾年重大疾病險不會保費一直漲還修改法令,
還有,理賠金額不超過10萬元保險公司一樣嚴格審查.

實支實付一年也才幾千元,小朋友甚至2000元有找,
十年也才數萬,又不是把所有薪水梭哈去買保險?
去國外玩一次兩三萬都不會覺得心痛,
為什麼買保險會心痛?
同樣都是消費消耗性商品
國外爽個幾天,保障保個十年(還每年慢慢繳)
就算拒賠也是損失這一年未到期的保費罷了.
至少出險不會馬上燒資產.
資產低的人無法買高額保障,
但至少可在預算內買個基礎保險,
總不能薪水22k跟人家說要住帝寶,
但善用槓桿能獲得良好的醫療品質又不會影響資產累積才是真的好保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