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的投資能每一年都複利5%、每年都不虧損,直到85歲,以現在的環境來說,我覺得已經是神級的了。
一年用39,715元,二十年才用794,300元,在85歲前創造了5,594,901元。
如果每一年用397,150元呢? 85歲前就創造 55,949,010元了。
在退休那一天開始領這些錢會很爽。
退休這件事本來就是要用一輩子來規劃,那不是被綁,是不得不強迫自己面對的事。無論我們想不想、願不願意,退休那一天一定會來的。
以31歲來說二十年並不長,只要像繳勞保費或健保費一樣,把它當成必要支出,保費支出不要影響生活品質即可。
不過,我對這個商品抱持懷疑,這應該不會是絕對值,理應是分紅商品,是視保險公司賺錢與否而分到多少紅利的吧?如果是絕對值,那這家保險公司會掛點,因為政府公債只給二點多,它要從哪裡生出五趴以上的固定報酬給客戶?
樓主能提供一下商品內容嗎?
brabus1518 wrote:
版主有說了,這是境...(恕刪)
境外保單、境外股票、境外基金、.....,這沒什麼好害怕的,只是怕買到假商品而已。
台灣自己都在出境外保單了,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全球、台壽......,現在全世界都在交易境外商品,地球村的時代,只要會估狗,很多資料都查得到,所以境外商品並沒有什麼好怕的。
若投資報酬好、風險低,值得考慮。
可惜是境外保單 若是台灣保險公司出的 那家公司的商品一定被搶翻了 其他公司都不用賣了

不過境外保單 利率上跟我們台灣自己的一定不同 拿來比較其實實質意義不大
就好比同樣一台BMW的車 為何台灣售價跟德國售價不同? 感覺我們台灣人錢好騙嗎?
或者為何在台灣買Iphone跟去美國買 售價差那麼多?
這些意思一樣
但是小弟認同一點國外保單為何年期都是20年 而沒有像台灣這樣的短年期
就是因為對國外來說 他們認為存這些錢就是為了退休規劃
因此若年期放的太短 其實複利增值的效果就很有限
台灣亦有20年的儲蓄險 算算其實利率也是不差的 只是台灣人購買儲蓄險都傾向短年期 不希望被保險公司綁住太久
無所謂對錯 畢竟每個國家的理財文化思維都不同
所以台灣的叫儲蓄險
而國外的叫年金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