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儲蓄險@@現在鮮少人會買到這麼長年期的儲蓄險呢長看險是有點可惜不過不館是儲蓄險還是長看險 提前解約都很不划算> <但有急用就沒辦法了所以儲蓄險要購買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買儲蓄險的錢一定要在繳費年期內確定不會用到再行購買 不然真得虧很多
回想18年前買的純壽險87.12.30投保(但是有儲蓄險的功能),當時的預定利率很高,6.5%吧忘記了,每年繳費34500,20年總繳69萬,但是完全沒有領錢的機制,繳完的年紀是43歲,62歲時的解約金有300萬左右,72歲的時候解約有470萬左右,82歲的時候解約有700萬左右,把這張當成退休金,到時候看需不需要錢,兒子孝不孝順,再決定要不要解約,拿來用。因為預定利率直直降,所以現在大家都覺得儲蓄險沒有"利"基點,都買短年期的,最近跟朋友聊儲蓄險,每個人都說,如我當初有多的預算,真想當初能再多買一點。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早知道,就......"~~~
問題是20年後的300萬 30年後的400萬幣值不等於現在的300萬35年前(1981年)我們這邊一間房不到50萬30年前(1986年)我們這邊一間房不到100萬現在一間房要600-700萬,街上店面要千萬以上如果我30年前買儲蓄險300萬,30年後到期,領回300萬現在連半間房都買不到...所以這也是我不想買那麼久的原因,要買那麼久我會選擇買房買房也不會虧阿,也可當做一種儲蓄房價會漲,但是你存在銀行的錢,不會變多
grason00 wrote:問題是20年後的300...(恕刪) 你說的我懂,也是現在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我只能說把每個時段的現金流規劃好,生涯職涯規劃好,未來的事就比較不用怕大風險,到時候300萬能怎麼花就怎麼花。悲觀的想法是對的,這樣會有憂患意識,會激勵自己前進,但是太悲觀想太多,就又本末倒置了,乾脆說到時候台灣被對岸統一了,300萬領不到或變成廢紙,那我會說從現在開始每個月錢花光光,不用存錢,反正明天能不能起床誰都不知道。我並不是拿這69萬等著40年後買房子用的,我也不可能62歲才買房子我現在房子車子已經買好了,這69萬放著未來至少有錢可以過日子,就算未來這300萬沒辦法過日子,那我也沒辦法了,至少我曾經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任。倒是我真的想看看,從現在再過20年,突然身邊多出300萬好不好用~~~
現代車網泡麵 wrote:你說的我懂,也是現在...(恕刪) 我還蠻認同樓上大大的話說到保險最原始醫療險或壽險拉早期的利率真的很優質,現在根本買不到,甚至還有業務員想給你轉單儲蓄險是台灣人給他取的,顧名思義就是存錢保障在這裡的存錢保障就是利率保證的保障因為這是鎖住利息,就如樓上大大說的以前的錢很大,現在的錢很小但是並不是拿這些錢做什麼規劃的可是畢竟回歸保險這塊,其實儲蓄險就是保未來利率的風險雖然現在利率很低,目前還有2.25%可是找對商品還是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符合期望吧未來只會更低,當然是當下做決定的人所賺到這些以前很反對這塊,甚至我曾經想為甚麼有人一直買但真正用意了解,其實它也非不好的商品,只是帶給你多少價值是字眼上還是其他房價偏高也種種因素,已經是不成比例,也許崩盤也說不定但是未來是無法預見的,但是許多模式已經在跟著走了,像是現在的日本就是
grason00 wrote:問題是20年後的30...(恕刪) 我以前也是你這種想法 但我現在改觀了儲蓄險本意就是儲蓄。有預定利率錢當然會變大。現在銀行定存1.多% 臺幣儲蓄險2.25外幣有到3.6(但要注意換匯的時間控制風險)總之做好資產配置最重要。你不可能為了買房不存錢,那你爾後的育兒金 退休金 一些自己的夢想所要用的錢還是要存。總不能當月賺當月花完 ,我幾年前也有買儲蓄險。 那時也是一時衝動把他解約掉。還5年到期 解約金也被我花完了。 如我當時不解約我可以每年領到一筆生存金。到期後要解約本金都還在。不過一解約就沒生存金可以領了。自己評估。你滿期再解約本金都在。領的生存金也不會要你繳回。不要再衝動下做事。我現在就後悔當時的舉動。如真急需錢可以保單質借。你當初買20年應該是為退休金準備 現在人餘命85歲。65歲退休。想想這20年花費要怎麼來。錢會變小沒錯。 但你活存 錢就是不會變大。 你買儲蓄險至少錢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