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做保險原來不是為了保障別人 而是保障自己的口袋


ph1ph2 wrote:
保險商品是公開資訊,...(恕刪)

當然是個公開訊息 但是如果保戶很專業 那要業務要幹嘛
做生意有很多方式 如果一直用這樣的只想賺錢 但不為客戶著想 把每一分錢發揮到最大的效益時
或許能得到一時的利益 但是到後來真的是這樣嗎?

難怪現在只要看到親友做保險 大部分的人都盡量離的很遠...
因為到最後 不是業務的都比業務專業...
kaimr wrote:
當然是個公開訊息 但...(恕刪)



很顯然的說實話總是不受歡迎

業務的工作就是銷售,在公司政策、保戶利益、維持自己生計三者之間,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背景,要抓到平衡點有很大的難度。

很多人對業務的專業度有太高期待,對業務的良心有更高標準,但工作是為了什麼?
不就是會了讓自己有收入。
如果這份工作不但要倒貼還要鞠躬哈腰讓人瞧不起,誰要繼續捧著良心說實話做?

今天我跟你說有很多商品是低保費高保障,但都是定期險,保費會隨年齡調整。
又跟你說有終身險商品可以繳費20年保障終身,身故時還可以把沒用到的保費拿回來,可是每年保費高達四、五萬。

會不會想知道到底差在哪裡?
還是覺得我辛苦繳20年就可以享受保障終身?

我碰到的九成保戶不會想知道差異,只想著繳費20年就好。


那麼,業務的功能在哪裡?

對公司而言就是賺錢的工具
對個人而言如何做事是看個人心態
對保戶而言,還是先做功課多找幾個業務吧!

有機會碰到業務時請看看他的證照,規定了他能做的事情有哪幾項。

也不必探討做業務的心態,不是每個業務只會賣儲蓄險與終身險,至少我認識的幾個團隊主推保障型規劃,但能不能接受就看保戶觀念了。


回到標題,如果說做保險不是為了保障別人,而是保障自己的口袋。

那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一個[買保險不是為了保障自己,而是保障家人口袋]的專業客戶?


買東西都知道要貨比三家了,無形的保險商品不是更應該慎重研究?


不知道如何投資的人...

可以買20年儲蓄險當退休金計畫...

也可以躉繳大金額...

方式不一而足...

反正也不知道投資甚麼,就買保險吧...

基本上保險公司不會倒...(倒了也有全體納稅人買單)

你看多有保障.....

這樣可以幫到很多人...

1.保險業務員,這樣才有大筆佣金,可以成就人生事業...

2.壽險財團,壯大壽險業,讓老闆成就家族事業...

3.房產業者,房產業需要大量資金,沒有浮濫的保險資金,怎麼支撐房價...

4.需要貸款的人,若沒有大量保險資金,怎麼有低利率可貸...

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而且定存利率這麼低....保險利率還是高些啦..

大家加油,快去買保險吧...買之前要做好資金規劃喲,解約很大機會虧本

解約就是投保人資金沒控管好,不能怪保險,畢竟合約條款早就在那了,不是嗎?




rickchiu wrote:
不知道如何投資的人....(恕刪)


如果對於保險商品不了解,以下三個連結請一定要先看過,自己先做好功課以免被業務牽著鼻子走。


(1)PTT保險板做功課鄉民推薦簡報:http://ppt.cc/TDUg
(2)基礎法律與保險話術陷阱:http://ppt.cc/3OEd
(3)保險武士粉絲團:http://ppt.cc/_Jmo


第一跟第二個連結看完不會花到一小時,第三個連結有空在看就好。

如果要看書,劉鳳和先生的書籍都是不錯的參考來源。

版上有很多詢問保單調整、保險規劃建議、各式險種商品與規劃觀念釋疑的文章,偶而看看增加知識也不錯。

當然來版上當個伸手牌也是方法之一
這就是資本主義 我們鄰居有的還在做臨時工 技術員 每天工作時間很長


很特殊有一個 三輛車(一般非二手車) 大房子 透天 一樓就超過40坪

在做保險 經理 幹了超過二十年... 那個時代他們都沒念大學

孩子都結婚了 還生四個 他作保險沒一般大學生強



-----------------------------------------------------------
資本主義永遠不會告訴你 你買過量的問題 那是你的事情 有很多人從買一個保險 到每年繳五張保單

出了事情不知道找誰處理 不知道怎麼求償 不知道哪張保單有用 長的都一樣


就像你買了十件同款式同價格衣服 但是其中的九件 一年只穿一次 就丟掉了

你當然永遠不會富有阿 就算你賺再多的錢結果也是被別人在賺走

自由資本主義 隨便你選 最好是買越多越好 但是你不會去思考你是不是真的想要 需要 還是浪費


所以你去怪保險員賺那麼多又何必? 那是一般人的消費習慣就不太好



銷售=話術 很多業務都這樣搞不是?

保單內容寫一大堆,一般民眾誰看的懂?

以朋友親戚關係推銷的,業務只會說的一嘴好話讓你簽

台灣小老百姓莫名愛面子的特性不懂也不拒絕,是他該死?

別拿自由資本主義來講跟消費習慣來講,某些行業財團就是被政府特別照顧著

今天這些人要是正常的做,完全不要騙會有這麼多爭議嗎?

別一副慣老闆的嘴臉,經營不好就要共體時堅,經營獲利就說員工什麼都不會只值這些錢

今天要不是政府要全民買單,檯面上有多少保險公司該倒閉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