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也有買不過是親戚的人情保單,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概念說什麼就跟著買了前幾年想說來檢視一下,發現原保單內容有很多的不足,後來在網路上做了些功課加買了一分對原有的保單做補強,雖然沒什麼錢加減買一下保險還是多少彌補一些狀況所產生的花費及負擔。
我從不買保險。台灣的富豪多來自保險業,如果這麼好理賠,這些富豪賺什麼錢?保險的基本概念,經過精算後的理賠金額,都是少數,而大部分都落入財團老闆的荷包。難道身體健康經過保險後,就會加強? 難道買了壽險後,就會長命百歲? 自己平時多運動,常保健康,遠離保險為自然結果。
建議保一些基本的,但還是要衡量一下經濟狀況。我也40了,之前因為工作及做生意賠了一些錢。保險很多都停效了。只剩一張主約年金險當兵時買的已經不用繳了,每三年領30000零用錢,領到上天堂。現在因為經濟上稍微好轉,幫自己規劃了保險。我自己是規劃月薪10%來買保險,所以保險內容可以請有經驗的業務員幫你規劃,然後業務員給你的建議,一定要在自己做功課。我是買便宜的主約20年期幾千而已,掛優質附約。例如住院醫療,實支實付,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癌症。因為附約都是跟主約,所以很便宜,多一點保障,安心點。
剛出社會2年,也在考慮是否要保不過個人最後折衷的答案是=> 初期盡可能將所得都集中去累積資產,直至每年有穩定被動收入到某個水平後(也許20萬 30萬...再將被動收入其中一小部份買進保險...有人跟我一樣想法的嗎或者說...想辦法投資理財增加被動收入,不也是另一種"保險理賠"?
我是香港的,保險是四年前買,現在也 37 了,每月保險 HKD1,300。上年身體有事,CLAIM 了 HKD30,000 多做檢查,今年再用了 HKD30,000。但我只是小手術,大手術就去政府了,但近幾年香港政府醫療日差,不買也不行了。台灣是怎樣不太清楚,但所謂保障,買了是不希望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