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顧名思義就是轉嫁風險
不太適合投資~
原先保險的本質都是定期
逐漸的人們不想要沒用到浪費錢~
漸漸的就有了。終身or終身還本型
但隨著時間通貨膨脹~保障卻是固定的
那即使我買終身,等到我老了保障依然不夠我使用,是不是就要無限購買來達到轉嫁的功能?
請問您認為定期好 還是 終身好?
有記入通貨膨脹 以及 未來醫療的進步而規劃?
各家商品有詳細閱讀過條款以及費用嗎?
感謝您
我深認為保險屬於 投資理財中的風險規劃~
而不應該存錢投資,而忽略掉了人生風險(除非很有錢當然就不需要)
※19歲那年,買了投資型保險,有500萬壽險保障(停售)
※在外縣市讀書,騎車差點出了意外,嚇到就買了終身醫療(國x的←我們家的保險員,貴又沒什麼用,超後悔的,但還是默默的繳)
※錢花太凶,發現自己20幾歲了,都沒存錢,就買了郵局6年的保險,強迫儲蓄,去年繳完,也有一筆錢,就拿來投資了
※就是想存錢,又買了美金儲蓄險6年,期滿不領出來,每年3.75%利息(還剩一期,時間真漫長)
※覺得醫療險太爛了,又買了意外險,實支實付的(沒有買國X的,因為業務員跟我媽年紀一樣,如果我老了,她也不可能幫我服務,我豈不是成了保險孤兒,就找了跟我年紀差不多,也有認識的另一家保險業務員,心理感覺有保障到了)
※想到自己老了,如果無法自理,就來買個殘扶險好了(一年也才4000,就買了好幾個單位)
※最近想幫我媽買個小額終老保險,如果走了,至少有一點錢幫她辦身後事(我媽也答應了)
※買了那麼多,我爸也罵我是白痴,花那麼多錢買保險,都被保險公司賺走,還不如自己花掉好,可是看了太多跟我爸一樣想法的人,如果怎樣了,都蠻慘的
一、壽險:分為定期以及終身。
定期:保障責任問題,像房貸、車貸、父母孝親費、子女教養費。
終身:規劃財產傳承或喪葬費(小額壽險)。
二、意外險:分為意外身故全殘、意外殘廢、意外實支實付、意外日額
意外身故全殘:保障意外導致之身故或完全殘廢。
意外殘廢:保障意外導致之殘廢(殘廢等級1~11級)。
意外實支實付:保障意外導致之醫療費用。如:自費鋼板。
意外日額:保障意外導致之住院費用。通常有包含骨折未住院津貼。
目前都會推薦用產險公司的意外險來拉高保障。(俗又大碗)
三、重大疾病&重大傷病險:
重大疾病:包含七項重大疾病(1.腦中風2.心肌哽塞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4.癌症5.腎衰竭6.癱瘓7.重大器官移植)。
重大傷病險:以健保重大傷病證明為依據,經醫師核發就可申請理賠。
四、醫療險:分為終身醫療以及實支實付
終身醫療:保障住院花費,住幾天賠幾天,在健保新制DRGs下已經不適用。
實支實付:保障健保以外之醫療花費,如:自費手術(達文西手術、海扶刀)、自費醫材(人工水晶體、心臟支架)。
五、癌症險:分為定期以及終身。
定期:保障新式癌症療法自費藥物,在罹癌初期一次給付高額保險金,讓保戶可以選擇更好的療法(標靶藥物、免疫療法)。
終身:保障長期癌症治療,如:化、放療住院費用。
六、殘扶險:分為定期以及終身。
定期:分為定期殘扶金(每月領)以及定期殘廢金(一次給付)。
兩者作用都是在低預算時,短時間拉高殘廢保障。
終身:保障因意外或疾病導致之失能(1~11級殘廢),通常有三筆給付:1.殘廢金(1~11級比例給付)。2.殘扶金(每月或每年給付)。3.補償金(1~6級殘廢給付)(不是每間都有)。
from 保經從業人員。
錠嵂保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