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三家保險業的推的儲蓄險廣告,算下來都比銀行的定存好一點,期限3年到6年都有,本來想買,但想想這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銀行一直限縮定存,但保險業卻大推儲蓄險,利息還比銀行好?為什麼保險業做的到,銀行做不到?
nomi888 wrote:
最近收到三家保險業的推的儲蓄險廣告,算下來都比銀行的定存好一點,期限3年到6年都有,本來想買,但想想這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銀行一直限縮定存,但保險業卻大推儲蓄險,利息還比銀行好?為什麼保險業做的到,銀行做不到?
我以我的投資經驗來解析一下.
銀行收了你的定存,絕大多數是一年期,再來是二年期,
存到三年期的人,應該是鳳毛麟角.
銀行能收進來的絕大多數是短期資金,無法長期運用.
不管任何投資商品,長期的商品收益率絕對比短期高.
例:一年期定存利率100%低於二年期,二年期100%低於三年期.
同理,債劵亦然,同一家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債期長的,其收益100%高於債期短的.
因此,短期資金所能獲取的收益,100%低於長期資金所能得到的收益.
再者,銀行還得隨時應付存戶解約,以我國相關規定,本金必須100%返還,
只能扣一些利息.
反之,壽險公司從儲蓄險與年金險收進來的都是綁了5-6年約的長期資金.
其次,如果有人反悔要解約,還可以扣下一大筆本金當作罰款,
如果有人中途解約,保險公司賺更多.
因此,儲蓄險的解約率100%遠遠低於定存的解約比率.
這些5-6年的長期資金收進來以後能做什麼呢?
我說說像我這樣的自然人可以做的.
舉例來說,像是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馬來西亞主權債(Cagamas),
專門生產礦產設備的Caterpillar這些高評級公司發的人民幣債隨便也有4.5%以上的受益,
這還只是債期不到2年期的. 如果拉長到5年以上,收益率更高.

美元方面也是一樣,債期在五年以下,很容易找到3%以上收益率的債劵.
同理,五年期以上的收益率更高

市面上還有新加坡幣,英鎊,甚至滿坑滿谷的澳幣與紐幣債劵,
收益率都遠遠高於台幣的公司債/公債,當然也包括定存.
這些長期資金搭配上不同幣別的高利率債劵,達到自然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避險.
這些債劵年年都有3-5%+以上的收益率,
扣除給你的保單收益率(假設是2.5),它還有0.5-2.5%以上的利差可以覆蓋潛在匯率損失,
5-6年以後,要發給你個2.5%的台幣保單滿期金,絕對不成問題.
以上債劵的價格與年化收益率是我這樣的散戶自然人的價格,
以我個人的資金規模,我是可以輕鬆達到.
如果是保險公司這樣大規模的資金,它們可以比我拿到更好的價格(也就是更高的年化收益率),
保險公司來做,更是易如反掌.
再者,資金規夠大,還可以拿出部份利潤來買遠期外匯合約的鎖定匯率.
可能有人會問說公司債違約倒債的問題.
國內許多投資人心中的定存股,
像是第一金控,它的S&P信評也只有BBB-,差一級就是垃圾公司.
國泰金控的Moody信評原本也只有Baa3,也是差一級就掉入垃圾等級,
最近才剛上調一級到Baa2.
國內許多知名企業,不是連信用評級都沒有,就是非常接近垃圾等級.
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公司,能站上投資級以上,
在當地註冊國都是大到不能倒的龐大企業.
像是保險公司這樣大規模的資金,它還可以拿出部分利潤來買CDS(Credit Default Swap)
,從而規避倒債風險.
如果除了到期還本的債劵,在投資組合裡再加上一些上市的REIT,Hospitality Trust,
Commercial Trust...時間拉長到5年以上,報酬率也會遠遠高過定息公司債.
否則現在的低利率吸收存匯跟負債沒兩樣
1.受制於法規的不同,資金運用不一樣,資金創造資金的用途適法性強弱有差別。
2.這項商品不要開口閉口講陷阱,這東西沒有陷阱,清楚明白,報酬已經很低了哪來的風險
有問題的是介紹商品的人"沒有跟你講清楚"。
很重要就是:有沒有跟你講清楚 x 3,或是客人程度真的太差有聽沒有懂,亦或是遇到奧客來亂的也有可能。
======================================================
就是你有多的錢,了不起就拆筆放,同樣有流動性,
我不太相信此類客戶會因為"缺錢"來解約,
至少我的客戶沒有這類人存在,全部都是錢多到流油的人情世故業績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