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her wrote:
是嗎?連刷聯名卡付...(恕刪)
地區公車/捷運/大多計程車還不能刷卡消費.
我在歐盟申根區馬爾他國這邊.
雖然大多數可以刷卡,但是很不方便.
這邊公車卡你必須要線上申請,申請完後7~14天才會給你
台灣則是當場給你悠遊卡或一卡通
給你公車卡後想要儲值,還要線上刷卡儲值或到公車站櫃檯刷卡儲值
台灣則是信用卡自動綁定加值.
這邊公車是按搭乘時間來計算,每次搭車以每2小時為一個單位
每一個單位最高收3歐元來計算,搭越久越貴塞車是你家的事情.
台灣公車則是按里程來計算,越遠越貴塞車不算錢.
目前我覺得台灣感覺最不方便的就是超商與速食店與夜市幾乎不能刷外國卡
我在馬爾他這邊路邊攤.速食店.超商等都能刷外國卡來消費,感覺很方便.
不過可能是這邊的人不太喜歡算數,所以刷卡才會這麼流行.
你拿剛剛好他們會很感謝你,但你拿太多要找錢時......
他要算要幾張甚麼樣的紙鈔與什麼樣的硬幣給你時,有夠久還常算錯錢.
https://support.apple.com/zh-tw/HT207958
除了前面提到的,信用卡可以取代倫敦的大眾運輸卡,美國芝加哥、波特蘭、鹽湖城,莫斯科地鐵、就連中國廣州都可以用銀聯卡搭大眾運輸
台灣還堅持只有悠遊卡、一卡通才能搭大眾運輸,這不但落後中國,連遙遠的莫斯科都輸了
以及
規格的問題
城市內的大眾運輸的單價多半不高,大台北公車一段票15元。
國內發卡銀行每筆交易可以獲得1.55%,即15*0.0155=0.2325。
但發卡行端信用卡交易每筆的處理成本一定不只1元,
這中間可能有
交易當時(授權,好吧,離線交易可以不用)
請款處理
出帳單給消費者
等階段。
收單行端則有設備的成本,請款交易的處理費用等等,
就算每筆收0.45%,即15*0.0045=0.0675,應該是不敷成本。
還有運輸業者願意負擔多少手續費的問題。
台北捷運新店到淡水65元,發卡行得到1.55*65=1.0075,
這應該是最貴的車資了,所以也一定不敷成本。
所以,高鐵、台鐵售票可以收信用卡,因為每筆交易金額不會太低,
機捷的定期票金額也夠高可以收信用卡。
公車和捷運單筆金額太低,收信用卡銀行會虧本。
不過,我們政府常會用一些手段壓迫銀行,
比如說去監理站等一些政府機關,很多規費都可以刷卡了,
可是政府可是一毛錢手續費都沒有給銀行,
而銀行也不是很敢轉嫁給持卡人。
所以,搞不好有一天銀行會被逼著給大眾運輸收信用卡。
另外,也有技術問題啦。
公車每段計費可以每段收一次錢,每段金額也固定,
所以刷一次卡扣一次錢很容易。
可是進捷運票口的時候,並不知道要扣多少錢,
出站的時候,閘門也不知道持卡人是在哪兒進站,
因為信用卡上並沒有記載進站出站的欄位。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靠系統比對兩筆交易紀錄才知道要收多少錢,
然後才去授權請款,並不是很容易。
已經無利可圖,還要再開發系統就更不可能了。
即使系統可以解決,持卡人出站時若是無法馬上知道
車資多少錢,應該也會很不安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