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發生信用卡盜刷事件 原本以為結束了
沒想到準備要繳其他信用卡費用時 又發現另外2張信用卡被盜刷 而且都是同一天
被盜刷的卡分別為國泰 台新 第一銀 而且都是在蝦皮 問題是我根本沒有蝦皮帳戶
而且我在網拍買東西 都是超商現金取貨 沒用信用卡消費
國泰部分已經解決 嫌犯也抓到2個 正在找第3個
第一銀 也跟客服反應 銀行表示可以先繳我消費的費用
有爭議問題的費用可以先不繳 再填爭議書回傳銀行 而我也回傳了 就等銀行跟我聯絡
再來是台新 昨天跟銀行客服聯絡 銀行表示先停卡 後續等專人聯絡
今天下午有接到銀行來電 銀行表示有傳認證碼到我的手機跟信箱
我說 本身沒有蝦皮帳戶 而且手機也沒收到認證碼 只有信箱有
但是台新認為 就算我沒帳戶 但是手機或信箱只要有一邊收到認證碼
就等於是我本人消費 然後要我去跟蝦皮確認該費用不是我本人消費
確定不是本人消費 才打算受理盜刷問題
我在想要不要再跟國泰的人員聯絡 問當時怎麼跟蝦皮聯絡
也要再去警局問 有沒有辦法再從嫌犯那邊問到其他共犯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人也遇過 銀行說 只要你收到銀行傳送的認證碼
不管你有沒有拍賣網站帳戶 就認定是本人消費
第一銀 也跟客服反應 銀行表示可以先繳我消費的費用
有爭議問題的費用可以先不繳 再填爭議書回傳銀行 而我也回傳了 就等銀行跟我聯絡)....................
*信用卡如果確定被盜刷,請先0800停卡,備案,再請信用卡銀行(掛爭議款),不用聽它們先繳等等的東東
投資初學者 wrote:
你收到認證碼沒馬上...(恕刪)
國泰跟第一 只有發送到手機
台新則是手機跟信箱都有發送
3家銀行表示有發送紀錄
可偏偏我只收到台新信
我是收到台新跟第一帳單才發現被盜刷
照理說只要金額超過一定額度都會有銀行提醒通知
可是這3間卻都沒通知 我不確定是否當初辦卡時就要跟銀行確認
給 Yaude Huang
關於對方為何能收到銀行的認證碼我也很納悶
我也跟蝦皮連絡過 我從蝦皮得知我的手機號碼曾經在蝦皮瓣過帳戶
後來被刪掉了 我也沒印象有辦過帳號 就算有 也不會閒著沒事在刪掉
如果信箱被盜用 應該只有台新才會被刷
只有台新也發送到信箱 而不是連第一也被盜刷
在國泰被盜刷前 我之前信用卡都沒有被盜刷的紀錄
偏偏去年在好市多的國泰駐廠處辦卡後 就被盜刷
在國泰被盜刷後 我就懷疑是那邊有資料外洩的問題
我沒在電腦上將信用卡號在任何網站登錄並消費
手機上只有在登錄過googleplay
手機上只有遊戲跟line沒下載任何奇怪程式
給 Fenger1015
這部分也跟銀行聯絡過 除了國泰
台新跟第一表示我只要繳自身消費的費用
有爭議的就先別動
似乎是手機出問題機率比較高
如果你的手機有不安全的APP
有可能可以盜用你的資料 例如在收到簡訊後就將簡訊內容透過網路傳出去
要寫這樣的程式很容易 但是較難的是如何騙過你安裝
也有可能是夾雜在一些免費的APP裡面
像透過網頁不小心點到廣告 又不小心安裝了軟體
或是透過一些介紹 連結 下載某些APP
而這些APP是經過加工過的
所以到現在
我的手機從來都不會輸入任何的信用卡資料
任何的支付我都不回使用
雖然我不用手機玩遊戲
但是我會用手機看小說
不使用信用卡資料 才能減少資料外洩的可能
網路購物 我也盡量使用貨到付款的功能
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信用卡 一定使用較大的購物網站
如MOMO,東森購物
其他的就算有再便宜的 我寧願用習慣的購物平台,貴一點沒關係
至於拍賣網站的 我看看就好
幻蓮迷濛 wrote:
我登入過googleplay的 只有中國信託跟第一
國泰跟台新都沒有 可偏偏是國泰 台新 第一都被刷
不一定要登入過才會被盜刷阿
只要你曾經在手機或電腦上曾經有過網路交易 都算
另外手機的部分
我也是用台新的 刷卡時常常會需要輸入認證碼
是發給你當初給銀行的Email帳號或透過檢訊發送給你
只要有一個APP可以監控你的手機 甚至當你收到簡訊時 將簡訊內容透過網路傳送出去
那任何機密資料傳到你的手機 就可以資料外洩了
這種APP很容易設計
只是現在的手機 通常會需要你給權限才能使用
例如Line whos call在開始使用時,就會要求你的聯絡人、簡訊等權限
當你同意了以後 就可以執行對應的程式碼取得聯絡人資料
這樣Line whos call才可以判斷是誰打電話給你 發簡訊給你 這個電話號碼是否是推銷員、詐騙電話等
但是惡意的程式 只要將你的簡訊內容外傳 就可以在盜刷的同時 取到你的認證碼
銀行將認證碼發簡訊給你 同時APP也收到了 在把認證碼透過網路偷傳出去 就及時取得認證碼 盜刷成功
Email帳號也一樣啊
甚至很多人很多帳號 密碼都是同一個
只要偷到一個你使用的密碼 等於全部開放了
當然如果在你登入帳號時 有辦法透過APP偷到你輸入的密碼
也可以在外面偷打開你的信箱
所以有時候看到信箱被登入 但是你自己卻沒登入時 就要小心被盜用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