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出黃金?!NASA最新發現:死亡恆星碰撞產生黃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死亡恆星碰撞
科學家一直知道,恆星核心的融合化應可產生碳或氧等輕元素,但無法產生黃金等重金屬元素,因此地球上黃金的來源成謎。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新觀測發現,黃金很可能是中子星碰撞爆炸後的產物。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中子星是巨大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超高密度核心,兩顆中子星碰撞會產生伽馬射線風暴。研究員上月借助NASA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次伽馬射線風暴,這次中子星碰撞發生在距地球約39億光年的外太空,維持不到0.2秒,但紅外線餘暉持續數天。
研究員解釋,中子星碰撞後會噴射出富含中子的物質,所產生的放射性元素在衰變時會發出紅外線餘暉。估計每次中子星碰撞後,約1%質量會轉變成重元素,其中只有小部分是黃金,但即使如此,這次觀測到的碰撞所產生黃金,可能相當於10個月球之多。
這一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的研究稱,銀河系中的金也是通過類似方式產生的,但未闡述地球是如何將這些財富聚集在一起的。以往的研究表明,流星雨可能向地球提供了金及其他重金屬。
大約十年前,歐洲科學家曾通過使用超級電腦建模發現,『異常』恆星-中子星-碰撞和組合後可形成金、鉑等重金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