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白銀入50公斤 說好不好

50公斤的白銀 真的不輕
之前有幫工廠去提銀子(銀粒)
兩手各提25公斤 很吃力
走一小段路就不行了

如果不是生產加工用 應該都是一小塊一小塊

之前也有看過一大塊的銀板(這種的就更便宜些)
通常都會先加工搞成銀粒
不然沒辦法翻砂鑄造


關於買實體白銀真的是個人主觀意識 我的看法是現在國際上主要貨幣 美元 歐元 日幣 這三種可是這三個國家都在印鈔票 理由是適度的通膨對經濟有益這我也認同 每年有事沒事就印鈔票遇到 金融危機 更要大印特印 近10年的利率都在歷史的低點錢是越存越少 試問現在誰有1000萬的時候會想把錢存在銀行等老後靠利息過下半輩了 我是不會這麼做通膨每年3%的話20年後這1000萬了實質購買力勝400萬 ..
回到我為什麼買實體白銀因我不完全信任政府真的能保證我的財富1900年後有很多國家都有沒收人民資產的事發生就說台灣舊台幣4萬換1萬新台幣 375減租耕則有其田 這都是政府做過的 國外的例子也不少.
買實體黃金有人說這占人資產10%我是覺得不夠30%應該差不多 當然買的時候價格是越低越好 但在這也要說明一下買實體白銀是買價值 買紙白銀是買價格 要是買價值在有時候你覺得值得的時候就可買了
我對勞力士手錶有興趣,但我沒有能力可以看出假貨,也沒本事打開錶殼,
看穿內部零組件是否有假. 因此我只去金生儀,或者是慎昌.
單純是相信開了幾十年的老店,他們不會,也不需要賣假貨給我.

與其要擔心買到假金假銀,或者是花時間鑽研驗貨的技巧,
何不直接去台灣銀行買金條,或者是銀幣?
或許比坊間貴一些,但不必考慮是否有假的問題.
買金條與金幣,我也只去台灣銀行.
我單純是相信台銀櫃臺拿出來的東西,不會有假.

如果不是想要賞玩,是基於投資,買幻彩金條是比買金幣還要好一些.
以台銀的回購價來說,它是看重量計價,與品項(金條/金幣)無關.

例如此時牌價:
一英兩金條 賣出:36350, 一英兩金幣 賣出:37755,同樣重量,金幣貴一千多元.
但是兩者的回購價是一樣的,都是 35267.


就像歷史的教訓,印鈔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的= ="
其實要不要買跟佔資產多少真的是見仁見智的事

好比說白銀從歷史高點到現在的價格跌了7成 (49 -> 15.6),如果你是買實體可能跌了8成以上(含價差),有多少人能承受1000萬買的東西才幾年就只剩200萬的回收價值?

投資前,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再投入較好~

Katong wrote:
我對勞力士手錶有興趣...(恕刪)


大大說得真好~~

我也都是在台銀買實體黃金
出脫很方便,幾乎不用擔心真假的問題
買實體白銀讓人詬病的是那15%的價差 可是都說買實體的怎麼可能用牌價買到 最少也要製作費 運費 跟 保管費 我猜這些費用應該也有7%剩下的才是賣方的利潤
買實體白銀的好處當然也是壞處買賣不方便像我買50KG跌到80%最剩下不到20萬要賣的話又要去分幾次般因真的很重就為了那20萬搬來搬去的真著不值得 所以就會一直放著可能真的要留給下一代了 但是如果買紙白銀10秒就能賣出去了大跌時人很容易做出衝動的判斷 這就是一般人賠錢(指股票)的的原因
貨幣 wrote:
買實體黃金讓人詬病的是那15%的價差...(恕刪)


依台銀的黃金條塊 1兩以上的價差沒那麼大吧
我記得跟買賣價差只有3%左右,就算算上買價和黃金期貨價格的價差
也頂多5~6%而已

如果以金幣來看,價差就大點,大約10%

以保值來看,買台銀黃金條塊就好,金幣美觀而已

貴金屬現在好像越來越夯了~
不過現在擔心的是通縮來臨那
貴金屬下跌壓力大~
看黃金就知道
擺著又不會生利息,其實這樣就是虧了
是光頭不是禿頭 wrote:
依台銀的黃金條塊 1兩以上的價差沒那麼大吧
我記得跟買賣價差只有3%左右,就算算上買價和黃金期貨價格的價差

以現在牌告價來說,一英兩條塊的賣出:35977,買入:34894
差價為1083, 價差為(35977-34894)/35977=0.0301(3.01%)

如果是買一英兩的金幣來說, 賣出:37363,買入一樣為34894,不分金幣與金塊.
(37363-34894)/37363=0.06608(6.6%)

所以,單純以投資保值來說,以台銀的回售價來考量,買金幣絕對是不划算的.

當然,如果為了投資保值,兼具賞玩金幣為目的,那就另當別論了,與價差毫無關係.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