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黃金到底是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最近真叫人不懂!!!以短線來看,起伏雖然只有0.5~1.5%,可是經常是直上直下,一點都不像避險資產的穩定走勢!雖然我個人長期看多黃金,可是前一陣子破線照理說看空的版友說得也很有道理,我也認為短中期應該有便宜黃金可以慢慢吃貨,又偏偏不跌,還往上穿越頸線,可是一到1660以上,又馬上打下來,這陣子到底該如何看?不妨有興趣的大家把多空理由拿出來討論一下,應該蠻有趣的.
烏鴉2636 wrote:如果黃金不值錢那什麼...(恕刪) 個人覺得以基本的生存優先考量並且排除文明之後價值排名是糧食第一、水第二、石油第三、貴金屬第四雖然黃金不能生產出什麼東西但以世界通用的"貨幣"來說,總比紙做的鈔票來的有價值到國外雖然沒有紙鈔,但是拿出黃金一樣能買東西~
年關爭「領黃金」 百公斤逾1.6億再2天就是除夕夜,但最近銀行接到許多民眾要「提領黃金」,把存摺裡的「紙黃金」換成「金塊」,還有個「超級大戶」,一次提領上百公斤的黃金條,價值破億,不過把黃金領出來,得付手續費和鎔鑄的價差,連領金條保全護送的「保鑣費」也是成本,最好提領超過1公斤的黃金,才會划算。就要過年,銀行竟然出現黃金的提領潮,不少銀行接到客戶的「提領通知」,要把存摺中的「紙黃金」,換成黃澄澄的金塊,甚至還有大戶要求提領100公斤,市價約1億6千萬元的黃金條。黃金密度高重量驚人,100公斤得搬好多趟,銀行規定至少存摺裡要有100克,才能把黃金領出來,不過最好累積到1公斤再換,比較划算。銀行經理湯予瑄:「提領的金額越大,你的固定成本就越低,所以如果沒有特殊目的的話,其實不需要特別為了領出來。」想把存摺變成真金,得付提領手續費,或黃金現貨運輸費,還要繳交「價差」,有的銀行手續費以單筆算,2000到2500元,有些則稱作黃金現貨運輸費,按距離算2000起跳,最遠送到花東要3萬元。此外,還要補上鑄造、精鍊的差價,1公斤約6300元,所以提領1公斤黃金價值158萬6千,就要近萬元的手續費和差價,而且客戶向銀行提領,銀行還要向台灣銀行買黃金,過程保全的「保鑣費」,也算在成本裡,提黃金過年划不划算?民眾可得先算算。
fonming wrote:有大戶得到什麼內線消...(恕刪) 如果所有黃金白銀的期貨多頭倉位都選擇提領現貨不做平倉的話,貨幣市場會在一夕之間崩潰,也就是放空黃金白銀期貨的人,到時在市場上根本找不出足夠的現貨來平倉,萬一發生這種事,你即使有再多紙黃金合約也沒用,一盎斯現貨黃金也拿不到,只能拿到一堆價值持續貶值的貨幣,老美為了維持美金信用,早就聲明紐約期交所如有人要提領現貨提不到,空頭倉位可以當時美金計價的約當黃金結算,因此以避險原因購買黃金的大戶,自然會儘量轉成持有實體黃金,也就是這種現象如果愈來愈普遍,很可能大戶們有內線知道歐美及中國的債務問題將再度用印鈔的方式解決,如果這樣,那我們一般投資人該如何做就很清楚了.
很抱歉,我必須說,樓上說的以概念上是真的,以行為上是沒有可能的這就跟要是今天全世界股票投資人一起賣光股票,全世界公司都要破產,是同樣的偽命題你不能說這論點錯,只是它發生機率趨近於零這種文章論述,在鼓吹實體投資的網站網頁上,才會一而再的強調我玩黃金白銀有段時間了,之前也深受實體鼓吹網頁荼毒,接收了一堆垃圾言論與無用資訊例如真金白銀論,就是個假論點,手中的真金白銀,一樣受到貨幣結算價值影響而增值貶值甲十台兩期約紙上合約規格,乙手上十台兩實體,不管貨幣怎樣貶值賣出的那一秒甲乙得到一樣的價格(不預設工錢)可是這些實體網站會刻意誤導,實體才有價值,她們忘了,實體的價值依然是由紙鈔來換算而目前黃金價格,都是由期交所在主導,任何貴金屬投資都無法置身事外所以,什麼真金白銀比較實際? 要看妳從哪個角度看,咱們說說投資報酬率打仗的時候兩顆包子一杯水搞不好就有人用一枚金幣跟你換乾脆大家屯肉包跟杯水算了~投報率比買金幣划算因此,立場的不同,往往會導向不同的思維邏輯今天世界各國印鈔了,印到滿出來,黃金一盎司一萬美元,台幣三百塊才能買罐可樂之類的通膨So what? 用點腦子就知道這跟投資的是實體還存摺或期貨根本沒差異賣了黃金實體一盎司的人,跟黃金存摺一盎司投資人,在同時結算有一樣的獲利,不要忘了這點他們都是拿一萬美元紙鈔在口袋 OK?
fonming wrote:有大戶得到什麼內線消...(恕刪) 因過年到了....傳統銀樓業者習俗....一年當中的輸贏在除夕前的結算日.目前在名間擁有大量實體黃金就是國家...台灣銀行.所以現在台灣銀行變台灣最大的實體黃金供應商.這波的上漲應該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