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8664 wrote:大家要了解銀行的心態銀行最擅長的就是販賣信用 做買空賣空的無本生意就像是以前的保本連動債一樣黃金存摺骨子裡就是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玩得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而這次不過是由台銀擔綱扮演華爾街吸金結構在台灣的大盤 話是不錯但台銀都靠不住了...台灣也完了買實體不是芽給...除非你是超級大戶不然買存摺就可以了..
阿波8664 wrote:黃金存摺骨子裡就是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我想黃金存摺與衍生性金融商品應該還是有一段差距吧, 黃金存摺雖然有可能會被擠兌(雖然台銀宣稱相對100%儲備),銀行貨幣存摺也有可能會被擠兌, 難道現在也要把所有現金領回放在身邊? 現在應該還不到這時機點吧, 為免除保管問題, 純以投資觀點, 黃金存摺還是有它的好處, 除非你量真的很大, 放些實體在身邊是比較安心~
你這問題 問得好銀行最擅長的就是利用話術去誤導消費者是手續費也好 價差也吧 反正就是要再拿一筆錢放人大家想想 如果真是你買黃金 由台銀幫你保管則台銀應該收你保管費才對 怎麼會是免費呢 銀行還真是佛心來著(關於這點要收保管費的國外ETF還假得比較像)去查查台銀的網站存戶轉換金品須自黃金存摺扣除等重量黃金,此外,因金品含鑄造、精鍊、運輸、保險及儲存等費用,須另補繳黃金牌價表之「黃金存摺轉換金品應補繳款」(應補繳款=金品提領時之本行賣出價格-等量新臺幣黃金存摺賣出價格)。這筆費用台銀稱之為黃金存摺轉換金品應補繳款 這點就很奇怪了為何只有轉換金品提領現貨的消費者 才要負擔這筆費用呢?? 那難到單純買進黃金存摺的投資人 就沒有鑄造、精鍊、運輸、保險及儲存等費用問題嗎??再看看應補繳款是如何計算的 就更清楚了應補繳款=金品提領時之本行賣出價格-等量新臺幣黃金存摺賣出價格看懂了嗎!!應補繳款=金品提領時之本行賣出價格(實體價格)-等量新臺幣黃金存摺賣出價格(隨國際期貨金價連動之衍生性金融商品價格)以上心得 與大家分享 謝謝
台銀乃至台灣各公司的黃金存摺,牌價只是照著國際牌價換算匯差,壓根沒有任何一點能左右國際金價的主動行為,而他買的"價值",是不包含他列出的那些配送管銷乃至成形,他只是把老美期交所當下這一秒的價格區間去轉換匯差而已能去各大銀樓買看看金子,飾金或條塊,絕對都買不到當下期約價格,因為要鑄造,要運送,那些成本原本就不包含在內不過我不建議買台銀幻彩系列,他加工成本比一般條塊高,也就是附屬的觀賞功能比較強,這在轉賣時候是沒有價值的,我們通稱為溢價過高,假如是以投資角度而言,當然要是買來就是要觀賞,不介意那高一點的溢價,那倒是見仁見智這就跟買銀一樣,真的有投資實體就知道,任何實體銀都會比銀當下牌價高,能上銀樓網站看看,他們分的很細銀條,銀粒,各有各的價,而且沒人買的到期貨內的每盎司幾美元這種價這跟金也是一樣,例如飾金就高在成本,而條塊遠比飾金低很多,但是還是有一定成本在
ODDIE wrote:是覺得美元還會再漲嗎...(恕刪) 美元漲,相對上就是黃金跌,你要買黃金存摺,不能做空吧.....我個人是覺得錢如果夠就用美元買,用台幣買還要考慮匯差,不容易判斷,外加每次買賣其實都被扣匯差了。你可以自己算看看台幣與美元買賣價差占多少百分比,就知道其實你如果交易次數頻繁的話,用台幣買不太划算。重點就是:不好判斷。有時候美元計價黃金漲,可是台幣升值,你就看到台幣計價黃金存摺不太會動= =這很常發生。再強調一次,個人看法,不建議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