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城小拐 wrote:
有關發票的問題 我提一下淺見吧!
如果各位了解資源回收的生態 就不難了解
經營單純的買賣業 在帳務上會有進項和銷項
進銷抵掉後 多的就是盈餘 少的就虧損
進項就是你的進貨證明 如果是從國外進口 那會有進口報單
單純從國內進口 則進貨會有發票
但資源回收的東西 哪來的進貨證明
今天假設有某個歐巴桑拿了一車的癈金屬賣給資源回收公司
資源回收公司 沒辦法跟歐巴桑拿發票啊!!(歐巴桑也不能開發票 貨從哪來也沒辦法證明)
這些資源回收公司的進貨證明該如何生出來??
同樣國內並不生產白銀 大多數的國內白銀廠也都是以回收癈料再去提鍊的居多
品質個人測試過 其實跟國外的都一樣99.9%以上
只是鑄造工法沒國外的好 台灣的鑄造技術目前還是差國外一小段
同樣癈料回收時 根本沒有進項可以去扺出貨 因此就直接在價格上做反映(賣比國外低)
不然要開發票 每塊一公斤三萬多 賣個一百塊 300萬
沒進項扺 就認定你這公司 淨賺300萬(可能嗎??) 搶錢啊!!
致於有人說國內銀磚的價格跟國外差沒多少
國內並沒有如國外一樣專業的鑄造廠 大多都是人工在做 專業的鑄造機器也少(因為市場不大 投資下去並不一定划算)
從銀料的回收---整理----提鍊---鑄造---修邊---成型----出貨 幾乎都是人工在做
光是人工成本上 認真算起來一定比國外高
加上技術沒國外好 提鍊和鑄造的耗損也可能較高
如果住在台灣 要投資實體白銀 買國內銀磚+國際流通性銀幣其實就夠了
買進口的 即使有機會賣回 也要算一下賣回給國外的機率 這就自己評估一下吧!
不然以目前國內北中南三家的情況來看 純度與回收價都差不多的情況下 那不如買價格最低的吧!
...(恕刪)
看似正確,實則錯誤連篇...
因為沒有銀樓有自己的鑄造廠,都是跟鑄造廠合作頂多打上自己的商標。
只要跟鑄造廠進貨.就一定會取得進貨收據,更何況是那麼貴的東西沒取收據只會有舞弊的空間。
至於回收料的來源,大宗貴金屬回收料都是回收商和電子業收購下腳料等等重新精鍊而成,當然也會取得收購這些貴金屬下腳料的收據。至於歐巴桑回收的鋁鐵罐回收商最後再賣給煉鋁煉鋼廠還是會開發票,只是金額會自行估算,這些廢金屬料都有行情價格,要做生意就是會開發票。
總之不開發票都是針對像我們這種個人買賣行為才會有的藉口啦...
至於回收的問題,當然可以憑當時的發票,也可以以公定時價賣出,頂多報稅時於其他營利所得註明...有時候怕被別人檢舉逃漏稅,其實可以直接於申報時報個其他營利所得(金額依實情填寫),到時候有人要告就可以說自己已經有另外申報了。
最後,不要不懂就把一些行為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