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有人是投資黃金的嗎?

un3un3 wrote:請問一下,這裡

有人投資現貨黃金的嗎?我想
我只有一個戒指
2013/11/22~24在上海靜安寺的上海展覽中心,進行了一年一度為期三天的「上海理財博覽會」。我秉持著田野調查的精神前去為大家一探究竟,到底大陸的金融創新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在逛了三整天還逛不完所有攤位後,為大家整理出來的重點如下:

整個理財博覽會場,所有參展的金融商品,大略只分兩大類,這兩大類佔了90%以上,其餘10%就是銀行、保險公司那些根本沒有人鳥的商品。

第一大類是P2P或P2B的民間融資平台
先說P2B的部分:大陸的中小企業目前要向銀行借錢非常困難,所以只能轉而向民間的融資單位借錢,照台灣的說法,就是「地下錢莊」或「高利貸」。這一類的投資商品,簡單的說就是把地下錢莊給證券化、股份化,也就是拿投資人的錢去放款給中小企業,然後從中賺取手續費和利差。而目前市面上此類投資商品的收益率都在13%~18%之間(整場我看下來,看到「最差」的產品是月收益率0.9%),也就是說,它們再拿去放款給中小企業的利率,肯定在18%以上。這麼一來,我們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大陸的中小企業,真的都有辦法承擔18%的利息嗎?當然這點就是投資公司要去評估的,因為多半這類的中小企業借款都是屬於短中期資金需求,有著明確的用途和穩定的還款現金來源,甚至是十足的抵押品,例如老舊的飯店要進行翻新工程、連鎖餐廳要開新的分店...等等。而投資人則可以從投資公司過去的放款和回收紀錄,來判定投資公司的優劣。

再來說P2P的部分:因為大陸中央對於房市的調控,以至於許多購房者的自備款不足,或者根本無法向正規的銀行貸款,此時這類的金融產品就變成房貸提供者的角色,也有點類似台灣民間的二胎房貸,當然這種模式都會設定房產的抵押以確保債權的安全性。而房產抵押借款算是P2P借款者的大宗,另外也有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主、農民、沒錢交學費的大學生...等等,總之借款對象五花八門,就看投資公司怎麼把它包裝成誘人的投資商品,提供給投資人。

而不管是P2B還是P2P,又都再分為兩種模式,一類是「大水池模式」,也就是它把所有投資人的錢,擺進一個大水池裡,然後再從大水池裡,流到一個個不同的放款專案裡,有可能是P2P,也有可能是P2B,這種大水池模式的特點是,所有投資人的報酬和風險會被平均化,也就是說,如果有某一家中小企業還不出錢來,會由全體的投資人來共同承擔。而只要這個大水池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整體的還款率就會很安穩的處於獲利線以上。

而另一種模式則是單一投資人或多位投資人,針對單一個人或單一企業,進行放款,它們稱之為「債權配對」。投資公司會把這單一項目的詳細情況做成投資說明書,比如借款者是個人還是企業?有沒有抵押品?抵押品是什麼?借款總金額、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條件,然後投資人自行評估後決定是否要投資,當然這種模式的投資風險一定會比大水池模式還要高,因為這種模式的借款者一旦發生問題,投資人是有可能損失100%的本金的。但相對的,這種單一項目類型的收益率一定會比大水池模式來的高,年收益在20%以上的比比皆是。你說這些投資公司都是合法的嗎?需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資格?答案是,都是合法的,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資格,而且這些投資公司的產品,還可以正大光明的擺進銀行的通路裡面賣,很簡單,因為它們提供的銷售傭金比基金或保險都還要高。別懷疑,大陸的銀行就是這麼的開放,只要你說服的了它,它就願意幫你賣。反正賣那些什麼雷曼兄弟連動債,出事的機率也不見得比較低。可見得羅傑斯(Jim Rogers)說的沒錯:「其實現在中國大陸才是全世界最奉行資本主義的國家」。


第二大類是各式各樣的保證金交易平台
外匯、黃金、白銀、非農、原油、玉米、大豆...等等,你說的出來或你根本沒聽過的商品,都可以拿來當作交易標的。這類型的公司在台灣稱之為「地下期貨」,或者應該用「賭場」來稱呼更適合一點,它們的主要收入來自於手續費,其原理我在《金融大騙局》書中已經介紹過:它們每個月都會有那種「十萬變兩百萬」的新勵志故事出爐,激起廣大投資人的野心和貪婪,然後,進來下注。再進一步,它們每天也會有所謂的「內部分析師」,幫你把今天的操作策略傳真或發電子郵件給你,為的就是希望你短線進出,增加交易的次數,好讓它們的手續費賺的飽飽。因為高槓桿這種以小搏大的玩法,非常容易吸引賭博心態的玩家,畢竟Easy Money和Quick Money大家都想賺。但說穿了,這種高槓桿的保證金交易模式,就是莊家抓了一堆客戶進來互相對賭,槓桿比例越高,輸贏就決定的越快,莊家的手續費也就收的越多。一般來說,被吸引去玩這種各行各業保證金交易的投資人,平均三個月的時間會輸光第一筆本金,然後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收手、一半的人會加碼,而加碼的人會比第一次更快輸光他們的第二筆本金,以此類推。聽起來很耳熟嗎?當然了,因為這些賭場在台灣也已經紮根多年了,目前台灣最流行的是把這些對賭行為包裝成所謂的「被動收入」,以符合台灣投資人的味口。

而除了手續費之外,這類「交易平台」的另一種收入,就是直接跟客戶對賭,通常地下期貨的經營方式,就是自己開一個盤口,讓客戶來下單,當然客戶有的下多單、有的下空單,在多單、空單撮合後,總會有一些不平衡的單,有的地下期貨業者會把這些倉位再下到集中市場去,好進行Hedge;有些地下期貨業者則會大膽的直接吃下這些單,也就是直接跟客戶對賭。那麼你猜猜,大陸的這些地下期貨業者,喔不,是交易平台業者,多半會選擇那一種方式呢?答案是99%的業者選擇直接跟客戶對賭,因為它們非常確信:「長期下來,散戶絕對是輸的」。而不光是它們確信如此,事實也真的是如此。

為什麼不能稱它們為「地下期貨」?而要稱呼它們為「交易平台」業者呢?因為它們是合法的。怎麼個合法呢?有很多家這樣的地下期貨業者,每家出一點錢,去成立了一個「XX貴金屬交易所」,XX有可能在天津、有可能在江蘇、有可能在雲南...,然後它們再把這間交易所40%的股份「送給」該地政府旗下某個已經談好的單位,這麼一來,這間交易所就是名正言順的「官方單位」了,而這些當初出資成立交易所的業者們,就變成所謂的「會員單位」,接著它們就會藉用官方的力量,去把其他的「非會員單位」給鏟除掉,少點人來分這塊餅。而更妙的是,這類的「交易平台」業者和「XX貴金屬交易所」雖然看起來都是官方單位,但是都不屬於金融業,也就不受大陸的證監會(類似台灣的金管會)所管,所以你不能向證監會檢舉它,但萬一出了事,你也無法向證監會要求代為求償。舉個比較容易懂的例子,就好比有10家台灣的地下期貨業者,共同成立了一家「中壢貴金屬交易所」,再把交易所40%的股份送給中壢市公所兵役課,這樣一來,它們自然就是交易所旗下的合法會員單位了,然後再利用市公所的公權力,去鏟除中壢當地其他的地下期貨業者,以保護自己的利潤。如此一來,他們就等於是合法的開賭場了,而且又不受金管會的管轄。那麼其他看了眼紅的地下期貨業者怎麼辦呢?很簡單,它們會再去搞一間「新竹貴金屬交易所」,以此類推。

你说真的嗎?就是真的。在大陸,要在一個省下面找到一個願意配合、願意拿錢、願意辦事的官方單位,是小事一樁。喔對了,順帶一提,那個已經吸了不少台灣人,號稱是「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會員單位,也是一模一樣的故事。香港也搞這套嗎?是的。總之,這類的公司,其本質都是開賭場的,而它們的厲害之處,就是讓賭場合法化,以及讓你感覺不出它們是賭場。

BookSilver wrote:
2013/11/22...(恕刪)


謝謝你的資訊,美國其實很久以前就有P2P民間融資平台
現在的銀行利息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定期存款也大概是1%左右,我也在看要不要把一些多餘資金放在這裡。
我覺得股市已經過熱了,現在就是存儲等下一個風暴再進場。

大盤勾結官府聯手坑殺散戶,真的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這樣一來出入金會不會很麻煩?資金安全不?
感謝大神的回覆,就是說除國內的期貨是合法正規有保障外,海外現貨期貨買賣都沒有保障對嗎?不知我有沒有理解錯誤!
保障要看是誰保障的

就像境外保單
國內未經許可
出事時
台灣政府就不會鳥你
但境外保單並不是代表是有問題的保單

相對的
透過台灣的期貨商下海外期貨或現貨
也是有保障的
除了台灣之外
比如你交易美國的期貨商品
進到美國的期貨交易所的任何一筆交易
都是有美國提供的保障

所以重點不在你開國內還是海外的帳戶
而是你進行交易的交易商在當地有沒有監管和保護機制 (維京群島的金融監管機制你能信任嗎)
以及丟出去的單子到底去了哪裡?(坐市商的模式就是和客戶對賭 但在美國是能合法的 比如ONADA和FXCM 後者已經在那斯達克股票上市了)

黃金做長期就輸了。如1800 直接到 12XX 。
黃金市場人為操作的痕跡太重了。
現在黃金又再反彈了~這力道不知道會是如何!!

跌深反彈 短期~過年到了有黃金需求

中國的市場又來了!!

但QE又要退了!!

客官看多 看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