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作白銀期貨的大大 因為有技術面的資料(如技術指標和成交量) 對短線或中線看法往往比較敏感
將可以做為實體白銀和紙白銀進出的參考!
紙白銀目前好像都是境外 有人在中國工商銀行開戶 有人在美國 Scottrade 開戶 前面文章都有
要自已爬文了 市面上也有些書介紹! 介紹更詳細!
看來現在大家都很厲害 長期買實體 為降低價差或買賣方便用紙白銀或SLV 短線想大撈一筆就用期貨或高槓桿商品
下面貼篇文章 黃金大漲台灣人賣金多 買金少 顯示實體黃金是否都由開發國家流出 跑到俄羅斯 印度 中國 韓國等新興經濟體 這就是未來財富的流動嗎 那代表黃金長期趨勢仍看漲
金價再衝新高,台北市金銀珠寶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文欽指出,金價狂飆對銀樓做生意而言並非好事,現在買黃金的人少了,或是買的重量輕了;也有人將購金預算挪用至其他飾品,「最近賣金的人多,買金的人少。」
金價十二年來暴漲七倍,但偏好黃金的民眾未必大賺,台灣銀行「黃金王子」楊天立昨天說,這波金價大漲,全球投資人為金瘋狂,但台灣人只關心這個時候能不能追高?漲太高了得趕快賣掉,等它下來再來撿,卻沒有想到手上黃金配置夠不夠?種種因素都讓過去抱著大把黃金的人,在金價大漲時沒有賺到錢。
資深分析師說,中美斷交時國人瘋狂搶進黃金,一九八○年一月金價衝到每英兩八百美元,當時搶買黃金的人一路被套牢到二○○七年十一月;但一旦金價突破八百美元,國人賣單傾巢而出。楊天立表示,黃金最低迷的時期是在民國六十年,當時最低價每英兩僅三十五美元;這麼低的價位,再不復見了。(聯合電子報)
目前歐洲跌2%,美股迷你道瓊等盤後跌1%
黃金向上噴發約十美元,白銀向下掉六美分,白銀反而被視為較接近風險資產
各位能繼續驗證這觀點,黃金白銀吃的資金區塊問題
往後就知道什麼時機要操做哪種貴金屬
當然實體就比較不用這樣費心,這是指紙上交易,不管有沒有槓桿的判斷
denny_kf wrote:
每一段時期市場的對黃...(恕刪)
光說黃金而言,主要吃三塊資金,三塊的作用力每個時間點不同
沒有一定公式可循,這個我同意,誰能完全抓準,誰就是比爾蓋茲了,呵呵
但是有脈絡,在某個時期吃某種資金區塊居多,這是能略為判斷的喔
這句就如你所言,短期有
我存黃金正好十年,存摺六年快七年,期貨則是半年前左右才開始
長期連動方面,小弟觀察近十年只有跟通膨是正向連動,您說的美元價差那個,其實不算連動
而是黃金沒好消息,沒壞消息時候,市場持平
在那種狀態,美元上揚相對的黃金下降,美元下降相對黃金上揚
事實上,每盎司的實際價值只是不規則的浮動幾乎沒變,可是要注意一點
而大的好消息,大的壞消息,一年影響黃金的時間不到三至四成
所以大致上黃金在通膨影響下微微向上
無所事事的時候碰到了美元指數改變也就對應動一下動一下
如果要說相關連最高又影響最遠的
是通膨這塊資金區塊,拱著金價上去很難下來,這長期影響金價.並非沒有
當然,這白銀討論區,關於黃金跟吃資金區塊問題
黃金那我寫比較多,同不同意都當笑談就好,畢竟大家都散戶
今晚歐美又有回穩跡象,跌幅拉近,道瓊期從-1%拉到剩-0.13%
白銀就返回了下午的點位,還跳的幅度比黃金略高
總之,很高興遇到同好,您好 ^^
許多人老喜歡把通膨跟惡性通膨混為一談, 腦袋裡想像著1923年的德國馬克或過去舊台幣的景象作為買黃金的好理由.
至少, 我不會因為長期會通膨這個因素而長期投資黃金,
因為我也認為黃金就跟任何其他投資一樣, 只是根據目前有相關的題材所以值得投資,
但以近幾年的走勢來說, 我也認為它終究是個泡沫, 所以我也不會抱著永遠持有的心態.
"價值"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 但不是投資人自我的主觀, 而是市場的主觀, 任何投資皆然.
因為不是你認為值多少它就會值多少, 價格永遠是市場決定的.
尤其是, 現在買黃金的人, 有半數以上不是因為它能保值而買它, 而是認為它會漲(完全基於投資目的),
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認為它每盎斯該值多少才算不貴, 假使今天市場認為它不會再漲了, 而且也看到它確實在跌了,
就會引發劇烈的反應.
如果黃金回到純粹是基於通膨而可以保值, 那麼買黃金的回報率恐怕很低, 而且當通膨率回到2%, 股市欣欣向榮時, 沒有投資人願意把資金放在黃金, 黃金的價格甚至可能連保值都談不上了, 就像1980~2000年的情況,
就算你認定市場忽略了黃金該有的價值也沒有用, 人生可沒那麼多個20年可以耗.
因此目前雖然我也投資黃金白銀, 但我也預期著泡沫破裂那一刻的來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