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

投資白銀的一起來討論吧!

阿波8664 wrote:
有心的人 買張實體門票 找個角落位置坐下來安安靜靜看好戲
至於期貨市場 奉勸各位 若非功力高深 不要輕易嘗試
免得三兩下就被洗出場 多空都一樣 (恕刪)


阿波大,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請恕我冒犯。

各位應該也有想到,實體銀狂賣,店家進多少賣斷多少,
這情況會導致店家需要大量進貨,而且預期未來銷售更好得情況下,量會比之前還大,
造成的結果就是,店家要大量高價庫存,而這部份庫存目前都是虧損的,
也就是說,賣越多虧越多,但是還是得賣,因為不賣沒現金流,
更可怕的是,萬一現貨市場也開始多殺多,個人買家將之前買到的現貨回賣店家,
這將對實體銀店家的現金流起到最後一根稻草的效應。

所以,店家應該如何躲過類似這樣的災難?靠先見之明?靠足夠龐大的資本?
我想,有一定實力而且擁有足夠風險意識的的實體銀賣家其實應該是會去操作CBOT的。
當我有一噸庫存,買進價是45美金,則我計算保存人工運輸各類成本後得出總成本是46,
則我在CBOT放空47美金,賺取一美元利潤,如果銀價漲超過47,
那期貨雖然賠了,但我現貨這邊賺錢,反之,類似現在現貨大跌,則期貨起到保險保價作用。

當我是挖銀礦的,我認為今年我的銀礦有10噸的產量,而每盎司50美金我覺得是足夠的價錢,
則我放空遠期合約10噸每盎司50美元,將我未來會開採出來的銀礦利潤鎖住。
而,期貨為了不讓實體經營者發生資金流的問題,所以設計上,
才會有所謂的保證金制度,只要用少量的現金,跟一點點手續費,替我未來的產品買一個保險。

那麼,諷刺的來了,店家一面誇耀,實體現貨的好處,
一方面,他們其實該賺的是營業利潤,而不該是銀價暴漲的利潤,
如果店家有照我上面說的避險方式去作,永遠他就是每盎司賺一圓的利潤,
這個利潤來自他們開店營業的利潤。
而如果他們是因為我低價買入銀,高價賣出銀,則他們是在賺取利差。
這邊不覺得很諷刺嗎?有作期貨避險的,反而是正當的經營方式,
而沒作期貨避險的,心態上則是偏投機。

怎會這樣呢?CBOT不是投機的商品嗎?
更吊詭的是,阿波大你認為美國不可信,CBOT某天會崩潰,
但是,這次的事件我想大家都學到一點心得,
石油最大的生產組織是OPEC,但是價錢卻是華爾街說了算。
真讓你等到有一天實體銀的價值大於CBOT,
我想人類當下的生活環境實在會困難了,我會比較建議人要活在當下比較好。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美元是美國故意讓它貶,所以大家才會作一些貴金屬保值作用,
然而也很吊詭的是,美國其實也就是故意用貶值的美元去逼你投資保值,
再透過價值轉移來達到剪羊毛的作用,當初1990年的標的代表是日本房地產,
而今天,即使在黃金或者白銀上,它也能作到一樣的效果,看它肯不肯罷了。


imhung wrote:
前幾年不是從21塊跌到9塊,然後再慢慢爬,只是不曉得這次是否也重覆這種模式.


這次據言巴非特也大量拋出白銀,老巴說買黃金不如買股票,因為黃金不會產生任何東西,
可是謠傳他當年在4.5美金大量吃進白銀,我在想,到底是誰不老實

但是有一點比較肯定的是,如果老巴前段時間真的有賣出,
則這邊我想他完全不可能買進了。

我不是個白銀空頭倡導者,我只是想說,白銀價格過熱了,
而版上的各位朋友,有沒有靜下心,檢視自己的心態是否過熱了呢?
講起來真得很悲哀
銀價這一波上下震盪
很可能從此斷了許多人持有真金白銀的最後念頭

看看2008年雷曼倒閉就知道
這場戰役 最後不論勝負如何
最後一定要由美國
乃至於全世界人民以承受通膨的方式來買單

一般通膨 股票房地產
惡性通膨 黃金白銀
超級通膨 良田武器
印象中巴菲特持有的白銀,不是幾年前就全部賣光了嗎?

imhung wrote:
印象中巴菲特持有的白...(恕刪)


耶,我不清楚說,我只是在我常逛的貴金屬資訊網頁是看到標題他出脫白銀了,
因為我基本上不看那些分析,所以不清楚內文為何

剛剛去找又找不見那篇,或者提供了錯誤的資訊
不過反正有要表達的意思有到就好了.....
據我所知 目前台灣大部分的店家
大多都是買空賣空的中盤商 本身資金實力有限
順風時好行船 逆風就要看實力了
只能說買家與賣家的心態都要正確

很早我就曾說過 實體買賣白銀的交易成本真的很高
買方除了要慎選信譽與財力兼俱的店家外
最重要的是不能像操作股票的方式一樣短期買賣
衡量個人資產配置 拉回找個好買點 靜靜放個三年 絕對愈陳愈香

至於店家 也必須教育客戶 盡量避免短線進出 追高殺低
否則短期生意看來興隆 一旦情勢反轉 很容易出現流動性問題
aruruu wrote:
怎會這樣呢?CBOT不是投機的商品嗎?
...(恕刪)

不是
CBOT本來就是讓上游,生產商,大盤商等等行業相關的個體的避險機制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這個機制之前正常運作時
交易量至少9成以上都是各產業的避險單
投機的只佔極少數
是這兩三年熱錢進入這個市場
才造成很多商品完全不是由需求造成的狂漲
交易量也整個反轉變成多數是投機單
imhung wrote:
印象中巴菲特持有的白...(恕刪)


這又是貴金屬網站幽默的地方
他們總是舉巴菲特持有了多少,投資了多少
卻沒告訴大家,巴菲特靠白銀獲利的那一次戰役,僅止於5-10這波漲幅,也就是說
巴菲特的第一波持有,五美元買進,早在一盎司十美元就全部賣光了

現在巴菲特的基金,持有黃金白銀期約,是避險用途,也就是套利機制而已
事實上現在巴菲特很不看好黃金白銀,這從他言論就知道,他認為貴金屬保值性高
但是論投資或投機性,遠遜其他商品
當然,有的話各自解讀,我們當然不用全聽他的,但是要謹慎就是了
我本身也是貴金屬死多頭,可是有的話,意見相反還是相同,我都會聽看看


上面那樓保證金那邊我又提供了錯誤訊息,我刪除了那段,請版上各位見諒。

shng wrote:
投機的只佔極少數
是這兩三年熱錢進入這個市場
才造成很多商品完全不是由需求造成的狂漲
交易量也整個反轉變成多數是投機單(恕刪)


我只是試圖用外行人的觀點(其實我也確實是外行人)來解釋期貨,
少量保證金的用意本來是讓實體經營者不會產生資金壓力,
但是卻變成被投機客拿來操作槓桿。

現貨,存摺,期貨,各有優點,存在自有道理。
shng wrote:
不是CBOT本來就是...(恕刪)


您跟A大的見解,是正確的,CBOT期交所,他原始目的是讓農人來避險
最早是針對牛肉,玉米,棉花這些商品
因為會受到天候,土壤,季節,流行病等影響
所以農夫們就用期約先行買進或執行賣出來達到產量控制均衡避險的效果
他的由來就是如此

可是由於執行方便,目前等於是全世界上品訂價的中心,價格漲跌就是個企業或基金與小投資人來透過買賣議定,也就是期貨合約每秒再跳動
大企業會避險,基金會避險,小投資人會避險
同樣的,大企業會炒作,基金會炒作,小投資人也會炒作
所以一魚兩吃,獲利跟虧損的,各自去解讀這市場運作而已,其實說的是同樣東西

之前就說過很多次不管白銀甚至石油玉米實體怎樣賣
期約交易才是世界定價,跟你任何商品斷不斷貨,甚至貨源充不充足都是其次
價格的決定,目前幾乎都是CBOT買賣盤為準
  • 2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