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發生暴跌後,很多人因為投資黃金存摺而損失慘重
在此有一點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投資黃金存摺的優點,我想不外乎是投資門檻低、交易方便及免保管實物等
但很多人其實都忘了它本質上就是一種實物投資,是代表你擁有多少重量黃金的憑證
而非僅是在帳面上跳動的數字,可以隨時獲利了結的投機工具
但假如抱著後者心態,往往就是虧損的開始
因為黃金存摺市場波動大,無漲跌限制,只能做多且不會孳息
如果你自認可以透過分析,適時進出市場賺取價差,那其實你有太多更好標的可選擇
比如股票市場,有基本、技術、籌碼等分析可以研究,相對可取得較多資訊,且多空皆宜
況且股票如果下跌政府還會護盤,會以各種行政措施扭曲市場。
至於黃金,這段期間下跌,除了各地散戶捧錢去搶買外,你幾時聽過世界政府要聯手救市?
而且就算你非做黃金市場,你也可以選擇更好的工具,
比如開美股帳戶買黃金ETF(GLD),或期貨、選擇權等,
不僅交易時間長、且報價即時,貼近市場,可多可空
何必忍受黃金存摺的昂貴價差?更別提會在關鍵時刻"當機"的交易系統
難道有人會相信臺銀那天真的是剛好碰上系統維修,而不是將風險轉嫁客戶?
所以散戶選擇非常困難的市場,以及最爛的工具去做投機,怎能不賠錢??
因此我認為比較適當的想法,是把黃金存摺當成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是越低度相關效果越好,這點黃金毫無疑問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黃金和其他資產幾乎都是負相關或低度相關
因為股、債、貨幣本質都是信用資產,所以才會有孳息,也因此都有信用違約風險
至於實物黃金則沒有債權人或債務人,也不需信評機構給他3A評等才有價值
它的價值是人類歷史長期演進而自然賦予,
也是人類史上最悠久的單一資產項目,自成一格
沒有孳息反而成了他的優勢
而配置比例則端視個人需求及風險而定
就算極端保守的人也是在投資,只是100%放在叫新台幣的資產上
對照新台幣過去貶值的歷史,我相信這其實也算某種高風險的投資
而且政府可以無限量印鈔,但無法無限量提供黃金
所以撥出一定比例買黃金分散風險,應該不是壞事
另外風險意識高的人可以選擇存到一定重量後轉換實物領出
因為現在黃金定價是由國際上金融衍生工具決定,成交數量早已遠超過實物總數
沒人知道現在定價是否已正確反應黃金價格,或只是每天市場多空對賭的結果
一個商品暴跌代表供過於求
但對照之前黃金暴跌,實物黃金卻各地缺貨(包含台銀那幾天也要等貨)
實在令人無法排除市場上紙黃金跟實物黃金價格有脫節的可能性
而且黃金金存摺的規定目的很明顯是引導客戶不要領出實物
(比如要加補貼費或提領就不能回存等)
一旦發生上述脫節情形,補貼費是銀行喊的
台銀既然能在關鍵時刻系統當機,禁止交易,沒人能保證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但可以確定的是風險一定會再次轉嫁給客戶承擔,
也許有人會質疑領出實物有溢價及保管問題,
不過因為我們是作長期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加上能規避銀行交割風險
所以這作法還是有其參考價值在
總之投資黃金沒有對錯,心態才是關鍵
如果只是貪圖買賣方便可以賺價差,那麼就很容易在市場中上沖下洗,最後賠錢出場
反之利用黃金的特性作適當資產配置,反而能協助資產抵禦市場波動,進而更穩健的成長
所要思考的主要是三點,商品信譽即流動性、溢價高低及保管問題
目標是用同樣的新台幣換到最多重量,且有品質保證的黃金
以這點來看買金條通常溢價最低,而且還是不建議去買黃金存摺,會被銀行玩死
比如最有名的高雄王鼎,國內第一大盤商,瑞士條塊品質有保障
4/26報價每台兩52550元,回收每台兩52050元,且買賣價差不到1%
相較之下台銀條塊每台兩54515元,回收52405元,買賣價高達近4%
不管是單純買進或是短期買賣,你都必須先支付台銀3%左右的溢價
台銀唯一的優勢僅剩通路較多,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定期存錢去其他通路買金條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在北部或有其他更好通路,就留待其他強者補充
而已經投資黃金存摺的,可以選擇提領黃金條塊或金鑽、幻彩條塊
http://rate.bot.com.tw/Pages/UIP005/UIP005INQ1.aspx?lang=zh-TW
差別在黃金條塊溢價較低,且台銀不會買回
我自己作法是各換1個金鑽、幻彩條塊觀賞,然後其他全部換成最重的瑞士條塊
反正是長期資產配置需求,如果流動性沒問題,當然挑溢價最低的
最後買完後對於黃金價格就不必太在意,畢竟資產配置是長期策略,市場波動只是過程
而且黃金價格雖然用美元計價,但精確來講其參考價值只是兩種資產間的強弱對比,
因為美元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客觀,不像度量衡(公分)一樣是放在任何時空下都不會變
據統計美元至1913年聯準會創立迄今,已損失95%以上之購買力
所以貨幣變多其實只是幻覺,對我們來說維持購買力才是重點
打個比方就像你(美元計價商品)100年前量身高150公分,100年後量到210公分
但如果公分(美元)這個單位縮水了,你怎麼能確定現實世界你是長高還是變矮?
而且你量170公分時可以抓框,量到210公分卻發現連板都摸不到
加上周圍同學身高(其他貨幣計價)換算都變成200公分起跳,請問這種長高有意義嗎?
我現實世界感受就是多年來物價漲很兇,就算薪水(貨幣)變多,勞動收入卻永遠追不上物價
而黃金可以保值,其價值是通過人類文明長久考驗的,美元卻只有2百多年的歷史
如果黃金真是所謂"野蠻的遺跡",為何各國央行仍把這堆廢鐵當成儲備?
黃金儲備世界第一的聯準會,為何在危機發生時不調節或賣掉這些廢鐵籌資?而只會大開印鈔機?
因為他們了解就算現在已經是信用本位制了,黃金價值仍是各國發行貨幣的最後防線
所以與其擔心黃金漲這麼多是泡沫,不如說美元這個計價單位為何會跌這麼快還來的精確
未來就算黃金從1400再崩到2成到1120,不論是否有真實反映實物價格
也只代表美元這段時間比黃金強勢,而不必理解成你現賠了2成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能全壓未來表現最好的資產,而且永遠相對比美元強勢
只是如果真能預測的話,也不必浪費時間做資產配置了
至於白銀更複雜,改天再談^^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