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張忠謀看壞全球經濟批央行匯率政策台灣競爭力輸韓國

只會看匯率的企業,不是個有實體價值的企業.

我並不欣賞張忠謀,雖然他還算厲害,不過,他只是背景下的產物,有好的背景,在對的時機,對的時間點,國民黨拿出很多錢來給他開一個極為昂貴的公司,他的企業就這樣起來,拿者免費的公司,大吃大喝,命真好啊.

台積點,雖然站穩了腳步,它只不過是台灣代工業裡的另一個比較有價值代工,所有的核心IP與技術還是屬於客戶會設備供應商的.

台灣產業永遠走在食物鍊的最低階,在我的眼裡看來,台灣從沒有真正擁有過有競爭力的時候,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拼低價勞力,拼投機,吃到短暫的甜頭.

輸是正常的,能贏才是奇蹟.
因外資出走,○八年韓國金融帳失血五七七億美元,韓元因此重貶,當時韓國差點爆發還不起外債的金融危機.

金融海嘯之後,新台幣從最低點三十五.一七四元,到昨日的升幅僅二十%,反觀韓元自一五七○元起升,韓元昨則升破一千一百大關,升幅達四十三%,「怎麼不拿這個比?」

韓國三星最新季報,仍舊大賺97億美金,Q3獲利暴增91%,韓元大幅升值,但三星手機,面板,DRAM,NAND flash都仍然大賺.

台灣就算如張某所願讓台幣大貶的話,那力晶,友達,太陽能,LED 也不見得會賺錢? 與其埋怨匯率高低,還不如檢討自己的產業技術不如人,只會做代工,做不出品牌.

匯率升貶,對進口商和出口商的利害不同,「不能只單純考慮個別產業」
pete3617 wrote:
不用看得太遠,看看隔壁日本就知道了

比創意會比較差嗎?比產品品質會比較差嗎?

為什麼這十年會這麼慘,匯率是很大一部份原因,
..(恕刪)


貨幣的價值,背後的意義是該國整體勞務的價值
所以
日本的東西,韓國做得出來
那是日本應該貶值,降低自己的勞務價值
來與韓國競爭

而台灣呢?
跟韓國比? 也許台積電的對手是韓國
但是,大部份的製造業對手是東南亞這些世界工廠國家,如中國深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
試問,跟世界工廠國家比,台灣是否有需要降低自己的勞務價值?
張忠謀的確被過度神化了,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確實是一號人物,但那主要也是政策支持、廉價的優質勞力、和適當的business model所共同造就的成果,缺乏任一條件,台積電就不靈光了‧

君不見,台積擁有主導權的轉投資事業幾乎沒有一項成功,最近的例子就是太陽能和LED,大概只能用一塌糊塗來形容,再對比三星在各個領域的成功,只能說台灣廠商如果還是只能focus在"cost"而不是在"創造對客戶的value",則台灣勞工的穩定加薪夢想,無異是緣木求魚‧
企業教訓員工,不是最愛把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掛嘴邊嗎??

立場不同就全都閉嘴了
你說外面的陽光依然~~http://blog.roodo.com/onlymusic/
當在以代工為主力出口的台灣倒了,我們還剩什麼可以來賺外匯?各位的創意嗎?在這險峻的環境下如果沒別的機會,該救還是要救,現在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是把大家推向均貧,只要活著代工有一天總會出頭天,死了就什麼都沒有。
一堆廢物, 批評替台灣賺最多外匯的企業?
沒有外匯收入,你要拿什麼買油? 食物? 資源? 自己印的台幣嗎?
當台灣轉逆差,你想不貶都不行了,到那時候,貶了都不見得有效。
在入出口均衡的國家或許匯率穩定才是王道,但是台灣是嗎?在經濟穩定時匯率穩定或許是好的,但是現在是嗎?在全球不斷利用貨幣戰爭在侵略別人的市場,我們確還在以不變應萬變。
要怎樣台灣經濟才會好?請想一想是要靠外銷還是內需,沒有外銷哪裡來的錢刺激消費?台灣可以自給自足嗎?沒錢物價再便宜都買不起。
有人說電子慘業賺不了錢,就算毛利很低他們還是給了幾萬人每個月薪水,給了幾千家vendor生意,讓這些人買幾萬輛車幾萬間房幾百萬個雞排,一但倒了大家都去賣雞排擴大內需市場,這樣雞排便宜了,買雞排的人有變多嗎?大家錢有變多嗎?沒錢買車油再便宜有用嗎。有人說老板賺錢也不會給你,但是再怎樣他還是需要人幫他工作,一但倒了連工作都沒了,想賺22k都沒機會。再者就算沒賺錢的企業也創造了現金流,這對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思維被局限了..就是指這種情形

好像..台幣不貶.台積電或者有很多大企業會倒...然後台灣就會爛
不然就是加薪..台灣企業就失去競爭優勢..然後一樣台灣會爛
不蓋核四...台灣用電量無法負荷企業用電...然後一樣失去競爭力..然後一樣台灣會爛
...........................................不管什麼好像不同意最後台灣都一定會爛

然後其實..不管同意了什麼.................最後台灣依舊繼續爛...



台灣人現在就像被套牢的散戶...以為就真的只能一路套下去了..連股利仔也繼續放著等回來的那一天
哪知道那些公司派的人早就出去...連利空也是公司派自己放的



代工廠就是
釋單的一方給你關鍵專利
並且保障價格數量

自己做品牌
成本?
關鍵技術?
產品區隔性?
市場規模?
綜合起來才是獲利

台灣要做品牌難度不低
宏達電 宏碁 華碩 VIZIO..
風雨飄搖的感覺

日本那些傳統品牌處境更艱難了

台幣升值也有人高興
如統一 大潤發 大遠百 內需型產業
但規模不夠大 沒有國際能見度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