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mi888 wrote:
最近台灣的經濟數據...(恕刪)
版主 這篇可以幫你解釋 為什麼
歡喜做 甘願受囉
請參考
「紅色供應鍊」問題並不是起於今年,自從06年人民幣由貶轉升就已經告訴我們,世界工廠獨霸的好日子透頂。某些嗅覺敏感的產業將要漸漸地遷出中國,尤其是對於工資敏感的出口產業。繼之中國工資進入加速調整階段再進入「路易斯拐點」出現,問題就浮上檯面,接下來將是保護主義抬頭以及保護內需產業。但是電子大老給我們的點提是,不要怕!危機是轉機,化悲奮為力量,創新提升競爭力才是真實力。
2011年,見到了美元自2001年起貶(起跌點120)之後的第二隻腳(第一隻在08年),這一隻美元的低腳,讓原油創下第二個頭部114美元每桶。同時,銅價、咖啡、糖、台灣塑化股都創了歷史高點。當年日幣創下歷史新高75.32,讓日本經濟再次冰凍日經指數掉到萬點之下。
從此大轉折來了,2012年年底安倍上任,在與美國商討之下(當然是檯面下)射出超級三箭,日圓開始狂貶(貶值至今逾四成五。誰受得了?是冀望龜速般的競爭力提升可以解決的嗎)當然再告訴你同時進行大貶的還有印度盧比。緊接著,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該年底12/19底美聯儲局送出大禮,開始降低每月購債規模,由850降為750億。整個全球資金移動軌跡轉折第一步成形。表示美國印鈔稀釋美元的工程已經即將結束(去年十月底結束QE3),進入美元長線的轉折點。長線美元止穩、月線本尊形成多頭版圖架構(ema12>ema26)且在60ma之上。
去年十月底宣佈QE結束,然還有陸續到期之債券資金,聯儲局又將之投入(不影響聯儲局資產規模)。所以並不是QE結束馬上就會產生許多問題,一如經濟學裡的J曲線效果,但美元強勢的路徑已經明確了。
接著,歐洲點烽火,中國有狼煙,形成兩地區經濟環境動盪,樹立美金獨強氛圍,這是大趨勢進行的必然煙硝。一如一個bumbler必然會在一個大趨勢裡面出現,他扮演的是趨勢再加速的角色,這是自然趨勢裡必然會出現的一個狀況。再回過頭來看,人民幣與台幣在這段過程裡卻幾乎紋風不動或不能動。那麼後面你我所見到的糟透的經濟數據,就只是這個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並不是當政者說要拼經濟所能改變的,也不要看韓國砸錢,受不了國內壓力也要跟著對砸,一個沒有壓能力的人所做出來的動作必然導致錯誤連連。砸再多錢但藥未對症,終歸無效或者說它只是政客為化解國內人民忿怒情緒所為的一種無效率無效果的財經動作。
這一條貨幣大道藍圖是,日元、印度盧比、越南盾大貶(超過美元升值37%的幅度)。地圖上由北邊的日本列島下來,跳過近年來傾中的台灣延伸到南海,出麻六甲海峽到印度洋。用紅筆畫下來,這一圈圍住的是人民幣宗主國。台灣近七年多來傾中的政策,也讓台幣僵化住。加上美國歐巴馬政權採取放任不管理作為,然後中國就在南海不斷地填海造島,南沙已經奏起未來軍力南進的前奏曲後,才又重新調整亞洲再平衡戰略。在這一波貨幣大轉折中明顯中國與台灣成會為受害者,中國經濟因為疲弱保護主義會抬頭,第一個劍指的就是當年的供應鍊們。台灣是這一條從北到南往左延伸的太平洋島鍊中的斷線部份,明年就交給同胞們自己去決定。
盡管這麼多年來,各大國們無不想盡辦法擺脫美元獨霸的外匯儲備地位。但隨着歐元大幅貶值,歐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卻降至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元佔全球儲備的比重不降反升。2014年第三季度美元的比重升至62.3%,今年第一季度末將升至65%。美元佔全球外儲比重的上一個頂部剛好也是65%,發生在全球金融危機前夕的2007年第一季度。並不是暗示會發生與07年金融海嘯同等級的狀況出來,而是我們從中看出,顯然歐元自1999年掛牌挑戰美元地位(掛牌價1.1789)以來到現在的命運是多舛的,並不成功。人民幣要努力的日子恐怕早已改朝換代,那麼結論就是美元依然獨霸,你就得深刻地瞭解美元大趨勢以及聯儲局的態度,如此投資的大趨勢方向不就顯影出來了。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