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笨蛋理論 - MBA智库百科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最大笨蛋理論”,又稱為“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期貨和證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投機行為或賭博行為。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花20元去買走1股呢?因為你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你那兒把它買走,這就是凱恩斯所謂的“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樣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出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最大笨蛋理論”所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是贏家。假如沒有下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下家”,那麼你自己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從有股票市場開始,這種“最大笨蛋理論”屢試不爽。 1720年,牛頓參與了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不幸成了“最大的笨蛋”之一。他因此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人性的瘋狂實在難以估測。”
金融世界里,“投機”如影隨形。你也許不知道,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投機狂潮竟然是由鬱金香引發的吧。巔峰時期,一枝鬱金香的價格甚至等同於一個高收入家庭的財富。人們對未來價格持續上漲的如痴如醉,不可避免地將鬱金香市場推入了深淵。此後,金融市場的投機紛至沓來,黃金、股票、期貨輪流成為投機目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是上世紀70到80年代的“垃圾債券”。不過殊途同歸的是,投資所引發的泡沫,最後總有破滅的一天。
(恕刪)
“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不知從哪一天起,不知為何緣故,一些更聰明或膽小的人開始退場。這個跡象被人察覺後,拋售即刻變為恐慌,花價從懸崖上向下俯衝。當瘋狂的價格最後坍塌時,荷蘭的整個經濟生活都崩潰了。債務訴訟多不勝數,連法庭都已經無力審理了。很多大家族因此而衰敗,有名的老字型大小因此而倒閉。一直到許多年後,荷蘭的經濟才得以恢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