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融監管 去槓桿更快更猛
2017年07月18日 04:10 特派員吳泓勳/上海報導
大陸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周末閉幕,除大談防風險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將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17日接受《旺報》專訪時表示,此次會議發言,包含強調防風險與委員會的設立,就是一番加強金融監理的宣示,也指出目前大陸的去槓桿速度實際上還不夠,跟美國、歐洲比起來都稍慢,預計「未來將更快更猛」。
丁劍平強調,去槓桿應該要繼續進行,而且要去的更徹底,包含一些殭屍企業都需加速處理,前一波由美國先啟動的貨幣趨緊就是個趨勢,為因應下一輪的經濟週期循環,融入國際市場,包含大陸在內的全球各國都得加速做好準備。
一行三會 跨領域監理
大陸上周末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近期金融議題包含匯率、市場流動性等,無不牽動大陸經濟,加上官方今年以來實施強力監管,去槓桿動作風風火火,讓今年工作會議的召開更受到注目,尤其下一步的監理態度、政策尤其成為重點。
其中「一行三會」如何整合跨領域監理的協調也是會議關鍵點之一。果不其然,習近平出席會議也開口宣布將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並強調必須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
超級監理機構 難成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作用,是從更高層面統籌和協調金融監管。在大陸金融創新不斷下,過去監管模式出現空白和盲點,甚至是重疊與矛盾,未來跨領域監理將會有更完整統一性。
丁劍平指出,過去面對跨領域監管議題,沒有個具體扛責任的人,可能開完會就沒下文,但未來不以單位,而是透過功能性為出發點的金融監理模式,意義就不一樣,將會確實的具體執行,責任也會對應到每個層級單位上。
至於未來是否還可能出現「一行三會」整併的超級監理機構?丁劍平認為,既然這次官方已提出委員會的監理協調模式,恐怕短期內不會改變,所謂的超級監理機構,暫時應該不太可能出現。
(旺報)
請問上面內文的「去槓桿」是什麼意思?
陸股會因此從3200點跌到3000點支撐位嗎?
感激您的回覆
謝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3%87%E9%87%91%E6%A7%93%E6%A1%BF
槓桿, 比較淺白的話是: 用不足額的本金, 操作大於自有資金規模的商品或財務系統.
好比用槓桿去移動重物, 並不需要施予很大的力.
槓桿操作, 並不局限在買賣股票或期貨這些東西, 凡是舉債作為資產, 並利用這些資產
去盈利的, 都是槓桿. 例如開公司, 自有資金 250 萬, 借入資金 750 萬, 你可以有
1000 萬的公司資本拿來營業, 而 1000 萬假定可以開 4 家門市, 那你做的生意規模
就是 4 家門市 (但實際上自己的資金大概只足夠做到一家門市的規模). 這就是利用了
槓桿. 景氣好時, 等於 250 萬就能做 1000 萬的生意.
而另一個人, 紮紮實實地備了 1000 萬自有資本, 也一樣開 4 家門市, 那這人就沒有
用到槓桿.
景氣不好時, 前者可能賠倒了 2 家店, 500 萬資本泡湯, 不僅自有資本 250 萬損失,
且負債部分還倒欠了債主 250 萬. 而後者也是賠掉 2 家店, 但他沒欠任何人的錢,
也不必擔心債主看狀況不對, 要抽銀根或上門搬東西.
一般來說, 負不負債以及負債要抓多少比率是見仁見智, 景氣好, 機會好時, 用力借錢
加速擴大經濟規模是常有的手段; 但一遇到景氣轉差時, 借過多的錢都套牢在無法快速
變現的東西上時, 負債的償還壓力很容易造成財務問題; 而如果大家都是連環借, 那
倒起債來就是跟骨牌一樣一家拉著一家倒.
當觀察到一個社會有這種過度使用槓桿, 有累卵之危時, 那適當地限制此種累卵之危的
擴大是有必要, 才能預防骨牌連倒的危機出現.
去槓桿如果下手很重, 那逼著還錢的結果, 就是債務人得設法籌錢還債, 確實有可能造
成一些商品或資產拋售壓力, 以便換回現金去償債.
不論買賣股票商品, 開公司, 情況可以時, 適度融資加大規模效益並無不可, 但過度了
就是危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