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股和陸股這麼弱的原因

總是有一堆人看著美股做台股
覺得美股漲 台股就應該要補漲
我之前奉勸各位不要這樣胡搞
這個邏輯是有很大問題的

現在分析原因
我給各位看一則新聞
各位就知道
首先先看美股上漲的原因

>美國商務部11月10日公布,由於出口增幅遠高於進口,經季節性因素修正後2011年9月份貿易逆差達431億美元,較前月減少3.7%。其中,出口月增1.4%(25億美元)至1,804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增幅遠高於前月水準;進口月增0.3%(7億美元)至2,235億美元,扭轉前月下滑局面。8月貿易逆差自456億美元下修至449億美元。而進口自5月達2,260億美元後便未再出現明顯增加情形。

看懂了嗎?
美股漲主要是因為上面文章的前面那部分
>美股上漲是因為本身的出口大幅增加(競爭力上升)
台股和陸股不會漲主要是因為文章最後一句話
>進口無明顯增加(所以對國外產品需求下降)

各位要知道
台灣和之前的大陸
兩個經濟體
都是以代工和出口為主要內容
也就是說

在供給面
這兩個經濟體
不生產原物料
賺得是中間的附加價值
每單位利潤= 售價-成本

所以一個製造業 生產成本的構成項目為
原料 人工 和製造費用

其中原料
這一項 是完全受制於國際原物料價格的
大家趨近零利率的政策 所以即使經濟如此差
大量熱錢沒流入消費反而湧入原物料
所以原油仍高掛100美元
這一塊上漲又壓抑了台灣大陸等加工型國家的利潤

人工
台灣主要的製造業都在大陸加工
使用大陸人工 外銷
目前受到人民幣 的上漲 和基本工資的年年調高
這個應該不需要我舉例了吧

製造費用
包含土地取得 設備折舊 水費 電費等等
這一塊隨著大陸房地產泡沫
環保意識和發電成本高漲
廠商在大陸的土地取得成本
和各種費用
逐年越來越高

看過以上的問題後
我們來看看售價

售價= 產品單價 *匯率
在產品單價部分
受到產能過剩 同質性太高
品牌廠商大幅砍代工價
這大家都知道 就不說了

在匯率的部分
美元相對人民幣大幅貶值
造成產品售價的 變相降價
在廠商又無法對其調漲的狀況下
台灣經濟碰到很多問題

在需求面
台灣最大市場的美國進口又停滯
歐洲經濟又衰退
日本就不用說了
影響到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不佳又影響到毛利率

所以您認為 在所有影響利潤因素均為負向的條件下
您認為 台灣和大陸產業的獲利 不會受到影響嗎?
您認為 台灣和大陸真是因為歐債 美債跌的嗎?

您還相信
落後的股市就會補漲 這種鬼話嗎?
2011-12-05 10:08 發佈
同意,趨勢很重要,很多散戶不敢追強勢股,

只幻想買補漲股,一樣的道理
還有我建議的是看月線做台股
不要當聰明人
股票市場聰明人何其多
在月KD 沒有翻多前
不要想當聰明人撈底

台股有自己的問題
歐美能影響的只有需求面
台灣自己有供給面的問題
即使歐美問題都沒問題
台股依然會比較弱
台股就是全世界哪裡發生事情....一定要捧場跌!
跌的還比事主國嚴重...只能送台股一個字


"瞎"
美國為什麼會漲 大陸為什麼會跌 舉個例子給你看
這是五月的時候天下的報導

中國工資不斷上漲,加上供應鏈太長衍生風險,美國的跨國公司開始把工廠搬回美國。

企業全球佈局的運作模式,產生了什麼變化?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資深合夥人賽金說,他的美國客戶如果為了供應美國市場,考慮在中國蓋新廠,「我現在會建議他們找別的地點,要不要到越南?或乾脆來個『美國製造』?」這不是為了愛國,而是因為全球化運作的經濟邏輯,正在快速改變中。

BCG最新的一份報告指出,新興國家的薪資普遍上漲,以中國為例,二○○五至二○一○年的工資大漲了六九%。對跨國企業來說,「勞動套利」的吸引力正逐漸下滑。要是中國繼續維持每年一七%的工資漲幅,「到了二○一五年,在中國或美國設廠,對供應美國市場的廠商來說,將不再有什麼差別,」賽金斷言。

勞動套利的吸引力下滑
BCG舉例,已經有好幾家廠商把工廠和工作搬回美國:工程機械大廠卡特彼勒(Caterpillar)把一部份的挖土機工廠從海外移回德州;家具製造商索德(Sauder)也把生產陸續搬回國內;NCR把自動櫃員機工廠搬到了喬治亞州;玩具大廠Wham-O也在去年,把飛盤、呼拉圈等產品的一半產能,從中國、墨西哥移回美國。

哈佛商學院教授皮沙諾指出,企業不見得都會把工廠遷回美國,但是「中國工資上漲,可能會讓有些原本打算關閉美國工廠的企業,決定讓工廠繼續營運,以保留選擇餘地。」通用汽車最近宣布投入二十億美元,為十七座美國工廠增加四千個工作,就是一例:增加的新工作不多,卻把原先可能外移的工作,都留了下來。

許多跨國企業為了海外市場,還是會把新廠蓋在新興國家。不過,愈來愈多業者也發現,海外生產還是離本國近一點比較好,因為供應鏈一旦太長、太複雜,衍生的風險往往超乎預期。例如,油價上漲,運輸成本就大增;亞洲爆發SARS等疫情、日本大地震等,則會使供應鏈大亂。

許多廠商「都在縮短供應鏈,特別是那些包含了三、四十道作業程序的流程,」哈佛教授凱馬沃觀察。跨國企業正開始用更成熟的方式,看待供應鏈,不再單以最低薪資做為設廠依據。他們會愈來愈願意分散生產據點,而未來的據點,也將包括美國在內。

你可以看到大陸和台灣下跌的原因...
我們有黃金十年

即將展翅高飛

不用怕

不用怕

hank1209 wrote:
我們有黃金十年即將即將展翅高飛...(恕刪)


何只是即將展翅高飛, 還要逆風高飛咧....


hank1209 wrote:
我們有黃金十年即將展...(恕刪)


還有A溝花護體
免驚免驚
有關係就沒關係 沒關係就有關係 Welcome to Taiwan
來亂入一下:因為有個敗事綽綽有餘的送省長,
(各大財經台,可以24小時提供任何想像的到的漲跌原因,
可以一次滿足所有需求)

........................................
渴望"黨黨"輪動的,坐穩了,
一個多月後,說不定就實現各位的渴望,
坐穩了..,
正常的循環
不然要歐美國家永遠舉債來買亞洲國家的商品嘛?
亞洲國家自己要想辦法找出自己的出路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