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想投資美股
上網查有國外券商跟國內券商的複委託覺得看不太懂,看板上的人都很資深,想問一個很菜的問題,目前想要買入的話第一步驟應該怎麼做?
我是台新證券戶,所以想說是不是問台新行員直接開就好了??國內券商的複委託手續費會比較高嗎?這樣會不會被當盤子?
再來要看是想單筆不定期投入, 或是想定期定額投入, 手續費不太一樣.
單筆不定期現在的行情價就 ETF 類每筆 3 美元, 買進賣出無論一筆的金額大小都這個價. 目前已知就國泰一開戶就給這個價, 其它家就不一定. 但國泰買賣個股時, 若沒另談好手續費則超貴, 低銷也超高. 別家買個股時通常手續費比國泰低. 為什麼講到 ETF 3 元就一定會提到國泰? 原因是他是第一家給這種手續費的, 其他家只是被逼得不得不效仿, 所以其他家給 3 元時, 亮點不大.
手續費都是可以談的, 但不是無理取鬧亂喊亂砍, 這樣營業員根本不會理你. 基本上, 若能拿得出月交易量 30~50萬美元, 或 1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量, 都能談得出相當不錯的手續費. 如果你的營業員扯一堆理由跟你說沒辨法, 或是跟你說這交易量還是太小沒法談, 也不用跟營業員吵, 弄得心情差, 直接拿著對帳單去別的券商問人家願不願意給你心中想要的價格, 通常很容易取得. 俗話說, 偷雞也要蝕把米, 你想要"全能"的複委託帳號, ETF 手續費優, 個股也要優, 又要無低銷等等限制, 很難跳脫先忍痛一兩個月被賺走肥肥手續費這關. (其實不是複委託如此, 其他類交易帳號也常是如此). 現在雖然行情是 ETF 每筆 3 元, 但我覺得, 以後, 應該也是有可能看到無論種類都每筆 3 元或更低.
在別家取得更好的手續費後, 盡量也不要再拿別家的手續費回原來的券商殺價. 比較好的做法是, 直接去原券商銷戶就好了. 若真的非常喜歡用原券商的系統, 大不了銷戶後一段時間, 再另找一位營業員開戶. 據個人經驗, 拿手續費回去跟原來的營業員殺價. 單純是給自己未來找其他不愉快的經驗罷了.
若喜歡的是定期定額, 這種基本上手續費沒什麼談的空間, 直接看哪一家給的手續費最便宜, 挑便宜的用就好了. 總會有人說, 他們的平台好, 系統好, 所以比較好... 這種話, 聽聽就好. 個人的感覺是, 大家的系統都... 很好!
去國外開戶也是一個選擇, 但除非你有本事用英文處理一些不預期的狀況, 不然其實可以先不考慮, 免得錢匯出去, 到時後碰到什麼奇奇怪怪的事, 想要匯回來弄得不太順利時, 覺得滿腹大便. 別人使用得再順利那是別人的事, 自己還是要摸摸自己的能力與狀況. 雖然很多券商有提供中文服務, 但若和稅法有關的東西, 常常還是要自己去搞, 券商可不會鳥你, 而且到時可不一定有中文服務. (這種時後, 你會覺得複委託單純很多, 雖然能交易的模式也陽春很多).
至於第一步怎麼做? 自然是先考慮清楚要單筆不定期投入, 還是要定期定額投入, 然後依交易模式, 找適合的券商來配合. 幾乎所有的券商也都能開複委託帳號. 儘量不要有什麼非哪家的系統不用的迷思, 就比較不會不小心當了盤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