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台灣電信股取代美國公債配置?

把一些思緒做個整理。

雖然巴菲特2020年就指出,未來債券投資人的收益可能會不好,但2021年巴菲特在股東會提到他留給家人的遺產配置,90%是S&P500 ETF,10%是美國政府短年期公債。

為什麼巴菲特會有此矛盾的言行呢? 個人猜想,可能對美國人而言,公債的配息是每月現金流的來源。而且,殖利率高於1.5%的商品,對美國人來說就是「高」殖利率了。

財經作家楊應超也曾提過,他在美國購買了多張「不同年到期」的美國政府公債,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現金流的收入,另一個目的則是資產配置。

個人覺得,台灣某些股票的殖利率還不錯,高於1.5%,如果台灣人不想配置美國政府公債的話,或許可以配置10%資金在台灣三家電信公司股票,但目前這三家都是一年配息一次,只能算是「每年現金流」,而不像債券可以取得「每月現金流」。

整理日:2021/5/23
2021-05-23 11:18 發佈
應該說這是不同的風險

三家台灣電信公司股票vs美國整體國債

怎麼看都是不同量級跟不同配置

當然只看投報率的話

股票一定是高於債劵
trumandream
trumandream 樓主

對吼,投資人也有風險的考量。

2021-05-24 8:56
美國公債的安全性是無敵的
聽說
外星人攻地球時,美國公債保證一定必然可付息和還本金的
trumandream
trumandream 樓主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1-06-24 14:27
另類想法,台灣不似美國安穩,還是有政治(戰爭風險)。
把公債部位直接放在現金就好。
有兩種優點:
1.有狀況時,直接提錢避難。
2.如果股票表現太差,也可以靠現金撐過空頭,不用賠錢賣股。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trumandream
trumandream 樓主

嗯,我有現金存款,主要是預備買股票用的

2021-06-24 14:28
PainterJ wrote:
另類想法,台灣不似美國安穩,還是有政治(戰爭風險)。
把公債部位直接放在現金就好。
有兩種優點:
1.有狀況時,直接提錢避難。
2.如果股票表現太差,也可以靠現金撐過空頭,不用賠錢賣股。


普遍來說美國公債約莫有2%殖利率, 雖然新發行的利率稍低, 也可以買抗通膨公債賭通膨發生...
定期定額買公債ETF IEI有 1.42%...(定期定額無限長, 報酬率約莫1半, 因此第一天單筆全買平均期望值約~2.84%)


現金定存約1%...定期定額約0.5%...

定期定額效果差3倍...更不用說如果通膨發生...
trumandream wrote:
個人覺得,台灣某些股票的殖利率還不錯,高於1.5%,如果台灣人不想配置美國政府公債的話,或許可以配置10%資金在台灣三家電信公司股票,但目前這三家都是一年配息一次,只能算是「每年現金流」,而不像債券可以取得「每月現金流」。


不知你哪來的錯覺, 會把"股票"跟美國公債在投資上, 劃上等號...
如果台股跌到剩下8000時, 你覺得你的"股票價值"該剩多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