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晶矽大廠江西賽維(LDK)日前爆發財務不實的消息,經內部財 務高層離職後向券商Piper Jaffray爆料,該公司實際庫存遠低於帳面水準,儘管LDK在第1時間急忙出面駁斥、努力滅火,但已足以讓這家甫於2007年5月在美國紐約證交所 (NYSE)上市的公司,頓時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消息一出如星火燎原,立即燃燒到美國股市,讓LDK股價一潟千里,也不禁令外界省思,大陸近期崛起的「太陽能新貴」,在「欣欣向榮」的背後,是否真如此光鮮亮麗?
隨著全球暖化催促太陽能發電更趨熱門,眼見這波風潮,大陸政府近幾年來積極鼓勵當地業者發展太陽能,將其視為重點扶植產業,加上銀行和投資市場同心合意的支持下,大陸太陽能業者如雨後春筍冒出。在外界高度期待、太陽能前景看好等因素驅動下,許多大陸業者選擇走向公開上市(IPO)一途以籌措更多資金,以明日之星的姿態躍上全球股市舞台,也因此有人認為這一波對大陸太陽能業的狂熱程度,就像當年1990年代對網路股的狂熱那般。
以LDK為例,在美國上市之後股價急速攀升,一度躍上70美元,同時也讓LDK原本股東們頓時荷包滿滿,榮登富豪寶座,最近出爐的富比士(Forbes)2007年「大陸富豪榜」中,年僅32歲的LDK創辦人彭曉峰排名第6,一舉晉身富豪行列。
回顧太陽能產業近期的發展,太陽能電池在2005年底開始發燒,於2006年愈發火紅,台灣的茂迪、益通相繼在台灣股市發燒即是一例,太陽能電池上游矽原料缺乏,也讓矽晶圓頓時成為搶手貨,為MEMC、REC等供應商帶來豐厚收入。
只不過,矽晶圓身價水漲船高,卻讓大陸太陽能電池廠商必須要用更高的價格購買矽原料,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LDK以新崛起的太陽能矽晶圓公司身份出現,由於確保矽晶圓來源無虞,儼然是太陽能電池廠心中最大考量,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也使得LDK成立以來客源滾滾,不但成為美商MEMC代工夥伴,亦和益通等多家廠商簽約,亦為中外投資人願意投資購股的原因。
如今LDK卻爆出內部財務可能有作假帳的問題,先前疑雲尚未消弭,相隔數日巴隆週刊(Barron's)所刊登的消息,又再次對LDK予以重擊。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LDK所生產的矽晶棒雜質含量過高,曾生產一批矽晶棒由於雜質過多,甚至測試儀器無法驗出品質好壞,並透露與LDK有合作關係的美商MEMC,為了提升品質,因此在LDK江西的廠房安置MEMC自家品管程序。
此次LDK出苞有如將這波太陽能熱潮澆了一盆冷水,同時也令人重新思考,究竟這麼多廠商中,是否家家都有實力?
以賣手套起家的彭曉峰,眼見太陽能市場的潛力無限,因此計劃進軍太陽能上游矽晶圓產業,在2005年成立LDK,2006年投產,2007年5月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交所,融資額高達4.69億美元,成為自2004年以來大陸企業在美國融資金額最高記錄,甚至高過大陸太陽能電池龍頭無錫尚德(Suntech Power)在2005年底上市的規模。
只不過,尚德花了5年時間躍上世界舞台,在大陸太陽能產業稱霸,背後擁有的是1位鑽研太陽能的博士施正榮,LDK卻只用了2年時間就迅速竄起。此外,一些大陸投入太陽能產業的業者先前從事的工作卻與太陽能相差甚遠,舉例來說, LDK董事長彭小峰在創辦LDK之前主要生產工業用防護手套和安全鞋等,另外一樣赴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的大陸太陽能電池廠天合光能(Trina Solar Ltd.),先前則是生產鋁製品起家。
據瞭解,LDK原料主要為廢棄晶圓、晶片等,而LDK旗下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負責分類、篩選料源,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向Piper Jaffray爆料的LDK離職查帳員Charley Situ,在一個禮拜過後又進一步向美國證管會(SEC)遞交更多資料,表示這些資料將是支持LDK財報不實的例證,同時Situ亦呈遞予正在進行調查的外部審計顧問KPMG。華爾街日報(WSJ)引述Situ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LDK帳面上的庫存較實際庫存高出86%,表示接近半數庫存都是廢棄品。
在這些消息曝光之前,LDK股價可謂為1顆閃耀的星,自2007年6月IPO後一路長紅,於9月底甚至飆高至每ADR 70美元關卡,較IPO股價27美元上翻近2倍,而如今LDK 在10月12日股價已跌至42.95美元,市值也由70億美元縮水至45億美元左右。
LDK財務長賴坤生嚴正駁斥Situ的說法,指稱LDK的競爭優勢即為能夠重新回收多樣化的廢棄矽料,利用該公司獨特配方,可以處理競爭對手無法處理的矽原料,並強調Situ並非工程人員,並不瞭解實際作業,他還指出,Situ是由於無故曠職8日而遭LDK開除。
LDK 是否真以不實數據美化財報,目前陷入兩方各說各話的局面,只不過LDK近期因傳出不利消息而ADR狂跌,並遭到美國投資人的反擊,Brualdi Law Firm法律公司已向美加州法院代表投資人向LDK提出集體訴訟(class action),看來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目前外界等待美證管會和外部審計顧問KPMG調查結果,但已足以讓一頭熱的投資人降溫不少,LDK因著太陽能產業在股市崛起的過程猶如傳奇,是否就此一舉刺破尚且未知,只不過實力堅強則不畏流言譭謗,若是LDK一如自身所言擁有獨特技術配方,能夠將那些看似廢棄品的矽塊變為可作為太陽能電池的矽原料,時間自會證明。
=================================================================
才不過兩天
7%+15
兩天重挫21%
連其他的都被連累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