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父 wrote:
大大 小弟比較有興趣的是群聯重編財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金管會的說法不是說因為子公司間的交易金額...所以要求重編
小弟感覺應該是 群聯為了讓每季的帳務好看,所以透過子公司間的交易
讓賺錢時候不要大賺,挪到虧損季度 這樣盈餘比較平均
請問
1 我隊群聯的解讀有誤嗎?
2.請問 與IBM的離職潮有關係嗎?...(恕刪)
群聯的重編財報事件與 IBM 2005 年的 "400 之亂" 並無關係, 只是操作手法應當雷同.
群聯這件事我並無深入了解, 不過依據網友的描述, 可能與以下的概念有關:
商品銷售流程正常狀況下:
產品原廠 ---> 產品配銷商 ---> W ---> E (終端客戶)
非常有創意的商品銷售流程:
產品原廠 ---> 產品配銷商 ---> X ---> Y ---> W ---> E
X 與 Y 公司其實都與 "專案合約" 無關, 可是可以經由此商品銷售過程中賺取 "過水費". X 與 Y 營收都增加, 也有一點利潤.
當然 X 與 Y 都欠 W 一個人情 (或不可告知的事).
需要營收的公司, 通常會是上市櫃的公司.
產品原廠 ---> 產品配銷商 ---> W ---> Y ---> E
根本沒有 W 公司的專案終端客戶, Y 銷售商品給 E 公司, 經 W 公司過水, W 公司不費吹灰之力營收增加.
產品原廠 ---> 產品配銷商 ---> X ---> W ---> Y ---> X
根本沒有任何專案終端客戶, 商品最終回到 X 公司, 但是創造了 X ,W 以及 Y 公司的營收.
產品原廠 ---> 產品配銷商 ---> X (提供商品) + (W 提供服務) ---> Y ---> E
什麼是 "服務"? 人到場關心也是服務?
W 可能是買空賣空.
上述只是創意銷售的其中一部份, 當然可以有很多變化.
有的公司要營收, 有的公司要利潤, 有的公司要還人情, 有的公司有人拿好處, 所以業務大爺們就要關起門來商討, 共創經濟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