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穿針引線…可以讓大家多分享… 互相多學習
我的做法比較像傻瓜選股法….
打開 google finance… 最下面一個選項是 stock screener
P/E ratio 小於 15~20
EPS 連續 5~10年成長 10~15%
這樣大概就剩不到100隻股了…
好處是可以馬上踢掉一堆太貴的股票..
藍籌股通常也都超過 P/E 20… 所以我的投資組合沒有藍籌股...



然後選剩下的股票… 踢掉科技股跟醫藥股… 因為自己看不懂
接著一隻一隻看財報…. 負債比率高的我基本也是踢掉..
這樣最後不到30 隻股票… 我會打開Glassdoor, 看員工對管理階層的印象..
沒有三顆星以上的我也是踢掉…
最後就是下載近五年財報…研究一下, 順便看股東會的字稿…
看他們每季的說法跟後面幾年有沒有符合… 至少不要空口說白話
接著就是看股息還有公司有沒有買回股票..
這邊有點陷阱就是股息高不代表公司狀況好…有時候明明財務狀況不行硬發
買回市面股也得小心…看是買在高點還是低點…
買低點符合邏輯…買回在高點…大部分時候是為了發給管理階層股票而買的…
一面買一面送, 算是自肥… 這也得小心
最後看公司內部管理階層有沒有持有還是賣出
還有看自己喜歡的基金管理者有沒有買進.. 有的話信心會大增…哈
然後吧…買了基本不動… 如巴菲特說的… 假如賣了不會讓你賺大錢..那賣的意義在哪
藉此跟大家分享… 也很想聽聽各位的選股技巧跟討論…. 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