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美股 - IBM --- 大象早已躺在地上, 四腳朝天, 即將一命嗚呼


我回來了 wrote:
2005/8/30...(恕刪)


大大 不會是 ITS team的吧

childk ΘςΘ wrote:
大大 不會是 ITS team的吧...(恕刪)


圈子那麼小, 我在那裡上班, 被逮到生意就很難做了.
巴菲特主要靠內線靠政商關係, 用你買不到的價格投資賺錢,
你有個啥本事可以跟他做一樣的事

我回來了 wrote:
圈子那麼小, 我在...(恕刪)


小弟猜猜

因為你還提到 Jason Hsu 那幾年的人
整個400軟的人分拆也是某幾年的事了

Tyrion Lannister wrote:
巴菲特主要靠內線靠政商關係, 用你買不到的價格投資賺錢,
你有個啥本事可以跟他做一樣的事...(恕刪)


股神有股神價
Tyrion Lannister wrote:
巴菲特主要靠內線靠政商關係, 用你買不到的價格投資賺錢,
你有個啥本事可以跟他做一樣的事...(恕刪)


巴菲特是上個世紀的人物, 即使到了 21 世紀, 腦袋還是停留在 20 世紀.

資訊革命已經有 20 幾年了, 巴菲特擅長的傳統產業與資訊產業的經濟糢式大相逕庭.

資訊產業變動快速, 單一產品的壽命可能只有 2 年, 資訊產業靠著高科技的名號, 產品上市前可以使用 "研發" 乎弄投資者.

像這類很多都不是巴菲特懂的.

巴菲特買 IBM 股票, 只是深信 IBM 是百年公司, 與他是同時期成長, 但是他沒意識到 IBM 要轉型, 就如同他自己要轉型一樣困難.

他們一起成長, 一起衰老, 也將一起埋葬.
IBM 這幾年轉型的過程,最終還是回到以大型主機為主體的 "Watson" AI 系統, 也就是大型主機人馬重新掌握公司發球權.

硬體部門, 以往的 "Open" 系統 (RS/6000 POWER 系統, 相隊於 SNA 封閉系統), 在各 PC 伺服器廠商的圍勦下, 早已奄奄一息, 在硬體部門裡面, 大型主機重回老大.

轉體部門, 收購一堆公司, 但大都被 IBM 自己給玩死, 沒幾個後果不是淒慘的.

服務部門, 90% 是做一些低價值的硬體安裝與維修服務, 幾年前此部們要求每個技術人員都要賺高利潤顧問財的幻想早已破滅, 搞到現在只能大幅砍人以降低成本.

"Watson" 似乎是 IBM 的一線生機?

不.

"Watson" 只是吹牛用的.

就如同 IBM 才在幾年前大喊的 Smarter Planet 一樣, IBM 什麼也沒做, 只有一張嘴, 這些 slogan (口號) 是給高階管理人員吹噓乎弄客戶、媒體及投資人用的.

看相關營收就知道了.

但是, IBM 大型主機人馬重掌 IBM 大權絕不是好事, 很多 IBM 單項產品研發或技術發展都被大型主機人馬給絆住.

這幫 IBM 大型主機人馬, 在公司資歷都是 25 年以上, 現階段以炒股為樂, 準備從 IBM 領最後一筆財富.

就如同巴菲特, 去搞傳統產業就好, IBM 大型主機人馬, 要他們攪創新?

各位公司如果有 IBM 大型主機背景的人員服務, 請他退休吧!

bigtaco2 wrote:
說IBM這十幾年靠...(恕刪)

太厲害了 讀君一席話勝讀百年書
原來是有這樣的關係阿
這讓我想到了 大約 2010年 APPLE手機出來3年的時候,前宏碁執行長還信誓旦旦地說
APPLE只懂美國市場,別忘了 ACER是做全世界的
連施振榮也認為手機不會影響筆電。
我真搞不懂 這兩位老人家當時可能沒有換智慧型手機,但是他們的秘書、孫子......
他周遭的一堆年輕人 沒有人告訴他們,從手機、平板出來以後,很多人已經因為這樣不買筆電了嗎?
我承認我也是過時代的人物,但是他們的工作圈沒有年輕人嗎?

這就是世代交替的力量
我回來了 wrote:
群聯重編財報, 讓我想起 IBM 台灣 2005 年大批經理人離職事件.
======================================================
大大 小弟比較有興趣的是群聯重編財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金管會的說法不是說因為子公司間的交易金額...所以要求重編
小弟感覺應該是 群聯為了讓每季的帳務好看,所以透過子公司間的交易
讓賺錢時候不要大賺,挪到虧損季度 這樣盈餘比較平均
請問
1 我隊群聯的解讀有誤嗎?
2.請問 與IBM的離職潮有關係嗎?

大大果然是圈內人
你知道太多惹 小心被消失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