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總市值不過51兆 房地產市值47.5兆美元 但光美國總體債務達到105兆美元 含國債的34兆
表示就算賣光美國所有股票和房地產 200年祖傳基業歸零 都不夠還債
如果未來不降息 新債換發舊債 將使美國總體債務 利息將逐年達到每年5兆美元 佔美稅收7.5兆美元的67% 如何承受
但要降息又面臨是通膨捲土重來兩難 美國現再蠟燭兩頭燒 騎虎難下 進退維谷
所以鮑爾說美國債務問題走在不可持續的道路 不是無的放矢 空穴來風
美國人要如何解決 看美國的智慧 不管如何解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年之疾 十年之艾
積重難返數十年的沉痾 絕對都要付出長期的代價 不是短暫陣痛就可以解決
大家都不想看美債違約 造成世界的浩劫 但美國本身不自覺 那皇帝不急 急死宰相大臣又有何用
香港人寫的關於美債社論 中美不合是事實 但擷取各方分析 獨立思考 不因人廢言
https://hk.crntt.com/doc/1067/8/4/1/106784115.html?coluid=10&kindid=255&docid=106784115&mdate=1011105304
股海蜉蝣 wrote:
很多反對美國赤字 你所謂小白(該樓主 愛拍照 說的不是我 我說這些都是正義之言)
) 分數比你樓主還高啊
那是誰呀?沒找出來,我哪知道哪一個?
反對到底有誰?看了六頁也就你一個認同金本位主義。
股海蜉蝣 wrote:
看來氣勢沒有你說的強啊 比你在本樓 偏離主題 言不及義還弱
挖類,我氣勢再強一點,誰還敢發言反對了?
為了看有沒有人真的要挑戰,所以給你一點優勢,口氣平和一點,
看有沒有人真的和你同一類的想法,
你還以為我不敢寫得更有氣勢嗎?



股海蜉蝣 wrote:
可惜 叫座不叫好
有多少人不叫好?有五個嗎?扣掉第六頁至少有40人發言吔。
才五頁算什麼叫座?
要比叫座,你這樓最叫座。
都是反對的,當然叫座。
我以前寫過的東西,愈接近教科書內容的,愈沒人回,
為什麼?因為除了同意,有什麼好發言的?
只有你這種「奇文」共賞的,才有人發言。
去看股海/金唬男的樓,哪一次不是唬得愈誇張愈扯,樓蓋得愈高?
總之呢,你就是金融小白,還有什麼好講的呢?
挑釁你去看書那麼多次,也沒看你PO出什麼經濟學類的書來反駁,
証明你一本都沒看過吧?
喔,不對喔,我差點忘了,
可能有一本貨幣戰爭的「經濟奇幻小說」吧?



股海蜉蝣 wrote:
分數比你樓主還高啊
分數高就是正義?那你分數比我低,你還辯個屁呀?你還不乖乖跪謝?



那樓裡去看了一下,有兩個特別高的。
你一樣,不看別人的信用,隨便就信了。
你也不看看人家以前都在哪混?
兩個閒聊板的ID,有什麼credit ?
閒聊咖的分數哪個不高得離譜?


https://news.cnyes.com/news/id/350453
引述 自平衡閱讀 並非完全本人的觀點 而且作者為中國人 但仍具有參考價值
該文重點
1.美聯儲1913成立,由一群銀行家策畫。
2.美聯儲不屬於國家機構或部門或只是免強稱之為半官方的機構。
3.美聯儲及其主席如何產生
4.美聯儲的功能與任務
美聯儲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員五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 為四年,可連任)。
美聯儲由國會組成的作為國家的中心銀行系統的操作力量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按照1913年國會通過的聯邦儲備法,在全國劃分12個儲備區,每區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 。 每家區域性儲備銀行都是一個法人機構,擁有自己的董事會。 會員銀行是美國的私人銀行,除國民銀行必須是會員銀行外,其餘銀行是否加入全憑自願而定。 加入聯邦儲備系統就由該系統為會員銀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擔保,但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存款準備金,對這部分資金,聯邦儲備系統不付給利息。
聯準會的組成,原始股東極其重要,查其名單,多半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或其合夥人組成(例如有名的JP摩根),這些都是可繼承的,也就是一代一代下來,美國政府與人民對這些銀行家永遠負債,永遠要付利息給他們。
所以聯準會組成,是一票的私人銀行的大頭。
以上對斯柴爾德家族存在真實性 先打個問號?
自美元與黃金脫鉤後 金價了歷經幾十年萎靡不振的行情 美國政府不能直接發行美元,需要透過聯準會,每一分美元的發行,都增加了每一分美元的國債,由此可知此國債不能完全還清,因為這樣也就不再有美元了?
但這結論有點疑問。
聯邦儲備法規定 民銀行必須成為區域內的聯邦儲備銀行會員銀行,並按其資本和公積的6%購買聯邦儲備銀行的股份。 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州銀行成為會員銀行 。
至於發行債等於貨幣也不盡然, 聯準會有其資本股份可以發行貨幣資產。
這樣的制度 基於國家債信 透過私人銀行聯盟發行貨幣 作為國家世界經濟發展核心
是否比各央行制或以國家總體GDP總量為發行貨幣依據 更勝一籌?
各國GDP總量 是否只能透過美元介值定錨 作為衡量基礎準
有沒有其他客觀的方法 再衡量GDP總量
美聯儲存在的功能,在維基百科中正如上述寫的那樣 – 解決銀行業危機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1%94%E9%82%A6%E5%82%A8%E5%A4%87%E7%B3%BB%E7%BB%9F
但細節很多 可歸納為兩大項執行貨幣政策和監管銀行。
美聯儲功能,名目上是解決銀行業危機,大部分時間在解決這些人捅的簍子 。
當然其功包含以上但不限於此,例如以利率匯率調節景氣的榮枯 在災難發生時印超票救世 災難有美國自做金融災 有天災 有利益衝突的戰爭 但如果印鈔超過原本救災所需 就變成提油救火 或是另類的趁火打劫
這只是一篇本人對美聯儲資料累積閱讀後的心得解讀 並非專業或業餘等級 不會沒有不同意或反對
何況主流派經濟理論學家 也是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調 並非一致
本樓不是一言堂 包容有不同立場 意識型態觀點指教 但為了維持本樓的品質 避免大亂鬥的前車之鑑 也不想再增口業 不歡迎言詞暴力 辯論批判限於題目本身 止於人身攻擊 若是人身攻擊偏執症狀 或是不罵人就寫不出文張強迫症者 表明不歡迎 若觀文者要主觀意識或扣專業不足為藉指道之名 堅持回文罵人的正當性 屢勸不聽之實 只能請出場
例如論某經濟現象該如何解釋或完善 可以舉證實例或經融理論或邏輯辯證
吳嘉龍教授 對照半年前的言論 在這集已經改口承認了美債的陰謀論
"去年12月美聯儲故意轉鴿派的言論 是為了幫葉倫的美債解套"
"債劵已從避險資產 轉為風險資產"
"未來通膨將為為常態化"
但對這些專家學者 反覆不定的言論 已經習以為常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過幾個月後再來回顧
我不會以道德角度的去衡量 因會預測錯誤和故意誤導機率只會差10%
真相是什麼 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
為什麼不吳嘉龍? 因為要聽陰謀論 也要聽有邏輯的夠水平 才叫陰謀論
其他分析師充其量都是不值一笑的騙術
我觀點是任你聽天花亂墜 但投資人永遠保持懷疑的態度
上集的陰謀論 是為這集的陰謀論的伏筆
這集的陰謀論 是為下一集的陰謀論的鋪梗
陰謀論 的陰謀論 是負負得正
還是靠自己下些功夫鑽研 虛心求教
甚至該繳學費就繳 發展出自己的定見
不入廚房 不會知道熱
金融市場 沒有題目是送分題
反之若是送分題 之後就是陷阱題了
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崗 他橫任他橫 明月照大江
在本樓
不因為談論對像是美國 就認為這是不可上檯面的禁忌 也不需羞於啟齒怕被貼紅媒立場
不因為談論對像是中國 就被懷疑這是唱衰中國論陣營 該被禁口 或貼上率綠媒標籤
論金融是政治基礎 政治是經濟的體現 無法分離討論
我認為鼓勵 有 割韭菜 懷疑論 陰謀論 要大鳴大放 大聲說出來
陰謀論 割韭菜 小至 股市 房市 大至大國博弈 世界戰略 一定有人收割 有人被收割
人類的競爭 零和機率絕對高於於雙贏 台股是也 中國 美國是也 人類是也
陰謀論 割韭菜 已經普遍存在人類歷史及世界各角落 這是可接受公評的議題 沒什麼需避諱的
雖然有大大認為這樣敏感的字眼少用 但基於良心 不偏執 的立場用之 是健康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不避諱在文章把它們用出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