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面上美股書籍不少,逛書店時注意到這本,主要是因為作者SK康德的經歷滿特別的,是外資金童出身(我對那種半路出家的財經網紅很感冒),之前在UBS服務有錢人的,而且有大師謝佳穎的推薦,對這本書開始產生興趣。
前後我總共花了10天讀完,大家時間寶貴,整理這本書的看點有:
1.作者自創「新客護」選股法
2.5檔值得列入存股清單的科技股
3.存股分散策略 (分散時間和分散標的) 的實證數據研究
4.觀察三大警訊賣股
5.個股組合VS ETF
對以上內容有興趣的,再往下看吧~
小弟我本身對美股不是很熟悉
但一直以來都有定期定額買ETF的習慣
之前我比較少碰美股的原因:
1.手續繁瑣 (現在各家券商有複委託好一點)
2.匯差風險
3.美股資訊較少,不知道看什麼指標,也不會選股
因為上述原因,對美股始終有一種「距離感」
一直到拜讀這本書之後,有打破我的刻板印象。果然作者是很有經驗的banker,上面我的幾個痛點,被他在書裡一一點破…
尤其作者說:「台股幾乎都是概念股跟美國科技龍頭股的純度差太多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以前就一直覺得台股概念股很虛
而且公司常常需要考慮有沒有接到訂單
供應鏈給不給力和上下游關係等很多X因素
如果不是身在公司內部,根本無從得知消息
從新聞媒體得知的消息也都亦真亦假
參考價值堪慮
回到書的內容
基本上這本書從選股、買股、賣股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SOP
尤其是「新客護」選股法,用來判斷公司是否適合購入:
1.公司夠不夠創「新」?
2.「客」戶粘性是否夠強?
我想特別說明這一點,因為創新跟護城河(技術壁壘)都有點老生常談,但客戶「粘性」這觀點,我覺得滿新鮮的,作者舉了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果粉」,果粉幾乎是用了蘋果之後,就很難換回安卓機,甚至連同手錶、筆電、ipad都換成了蘋果,買好買滿買成了「全家桶」,進而訂閱蘋果的相關服務。粘性之高,從硬體到軟體都是蘋果。這樣的粘度幾乎只增不減,也意謂著停留在品牌上的時間和金錢跟著水漲船高,這種優勢讓後進者難以短時間超越,用戶的習慣讓品牌或平台很難被取代。
3.「護」城河是否夠深? (作者還自創護城河優勢評量表,如下圖)
符合以上三點就是作者認為的「優質存股標的」

我在書上還有備註「過於主觀」
我個人覺得護城河的分析需要練習
而且需要對該產業有基本的知識基礎
可能作者自己的功力夠
但小白不見得能夠一看就完全領略活用
作者用一章的篇幅來寫這一套他自創的選股法
並套用在他推薦的5檔科技股(符合新客護篩選法則):
1.APPLE
2.微軟
3.輝達
4.Google
5.Amzon
作者篩選出這幾檔不是叫大家ALL IN
他建議大家分批(每月或每季)買入至少五檔
很適合構成投資組合的長期核心部位
不要只針對一、二檔
因為單壓一個市場風險太高
最後
我相信大家應該有跟我一樣的疑問
「這幾檔怎麼挑風險都很高吧!幹嘛不買美股的ETF就好?」
「想存美股,但我會懶,有沒有更簡單的方式?」
後面的章節作者認為有三大差異:
1.龍頭純度不一樣
2.ETF做不到平均分配
3.個股組合靈活度優於ETF
詳細的內容有興趣可以翻書細讀
我覺得整體來說
這本書的含金量滿高的
我推薦指數可以給到四點五顆星 (滿分五顆)
特別適合我這種對存美股一直有想法
但遲遲不知如何下手的新手小白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閱讀,對美股會有耳目一新的港覺!
懶人存股翻倍術 1招搞定美股投資 6年賺1倍
以上我只提一些我覺得重點的部份
不想打得太流水帳
但好像還是打得有點多

回想一下自己去年台股投資績效(以ETF為主)普普
但看完書後,有對美股多一點信心
想改變自己的投資習慣:
「贖回台股ETF+轉定期定額美股或美股ETF」
簡單來說,我想「多賣台股、多買美股」,大家覺得這個方向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