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 Buffett's Ratio在 8-16來到 79%,8-26收盤價的指標值是 82.1%,都已接近過去十幾年來的最低點。
就像個別公司股票的合理價格可以用本益比PE、淨值比PB、ROE等等來衡量,巴菲特指標則是用來衡量一個股市的基本面指標,其實也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算式,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國家的股市總市值和該國 GDP的比值:
巴菲特股市指標 = 股市總值 / GDP總值
(有一說是 股市總值 / GNP,不過 GDP、GNP通常差異不大,重要的是前後比較要採用一貫的數據)
巴菲特曾經在2001年的財星雜誌(Fortune magazine)提到他使用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值/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率來判斷一個國家的指數高低。「如果這個比率落在70%~80%之間,就是進場買股的好時點;反之,如果這個指標是超過150%,甚至於接近200%,這時候進場就如同在玩火,正如同2000年的網路泡沫一樣。」
台股以及世界股市8月這一波暴跌後,目前多數股市線形看來都在打第二支腳,只不過空方氣盛,經濟基本面又混沌不明,看似極弱。其實不論看基本面看技術面的都是霧灑灑,技術指標幾乎全部失靈,不少人只是跟著趨勢都看要繼續破底--真是這樣嗎??
巴菲特認為美股至少要在7、80%的指標值時才算夠便宜的進場時間,然而美股自從1996年網路興起,前FED主席葛林斯潘在1996年12月發表了“irrational exuberance”(非理性繁榮)演說之後到金融海嘯十多年的時間,這個指標只有兩次短暫來到100%以下,其餘全部時間這個指標都在遠高於100%的位置(延續了十幾年的非常非常的“非理性繁榮”

第一次高點2000-3-31來到180.1%的泡沫值,之後股市崩盤一路跌到2002-9-30的低點95.35%。
第二次金融海嘯前2007-5-31的高點143.9%跌到2009-3-31的低點71.99%。
8月的這一次暴跌,目前美股的巴菲特指標居然又來到70-80%的低水位了。以8-26最新的數字是 82.1%(注意這比2000年網路泡沫後的低點還要低很多):

http://www.gurufocus.com/stock-market-valuations.php (這個網頁每天更新,8-26的數字以
上圖爲準)
早在8-16當美股指數更低,指標值在79%比金融海嘯的低點高不了多少時就已有文章出現說買點到了:
http://www.fool.com.au/investing/buffett-ratio-says-stocks-look-interesting/
上一次金融海嘯時,提出巴菲特指標買點這樣的文章剛好就是出現在極接近指數大長線最低點時,例如這一篇2009-2-4 Fortune雜誌的文章:
“Buffett's metric says it's time to 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