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五年期澳幣計價連結一籃子指數表現選擇權組合式商品?


因為之前表姐有一筆美金10萬 年初時匯率1.079時換到澳幣
目前澳幣匯率1.03幾 換算下來應該已經虧損4千多美金

最近理專推薦這檔產品 說100%保本 好的話有7%收益

這產品能買嗎?
2012-04-22 13:55 發佈
為什麼匯率是1.079?你是美金換澳幣嗎?目前台幣對澳幣匯率是30.62(即期),從2012.2.7最高點31.84跌到上週五的30.62。有理專告訴我推出澳幣利息年利率4%,我回頭去看了澳幣匯率的線型圖,嚇呆了,建議你去看看,聽理專有時候會不知道怎麼死的。
你問理專三個問題
1.澳幣匯價波動的因素有哪些
2.澳幣兌美元的歷史高點是多少?歷史低點又是多少?
3.2008年一堆理專賣的"連動債"不是說保本嗎?銀行到現在有賠嗎?

保證他答不出來!所謂的"理專"就是銀行放出來詐騙的掮客,他要賣最沒人要買的產品佣金才會高,好的產品不用人家推銷就被搶購一空,為了賺你佣金不惜讓你賠掉血汗錢,反正賠錢的是你。

光是短短一個月,已經有兩個新興市場降息,巴西、與印度皆大幅度降息,中國也可能緊跟著後面降存準率,只要貨幣降息那個價格自然就會滑落!高息貨幣在經濟走下坡時是最容易崩盤的,南非幣也是如此,跌幅之快會另你措手不及,原物料、黃金、基本金屬價格及中國鐵礦砂需求,澳洲央行的利率政策,都是影響澳幣的原因,目前原物料商品的跌幅都相當明顯,應該今年就看得到0.95的位置!
myt wrote:
因為之前表姐有一筆美...(恕刪)


1.現在澳幣目前趨勢是要向下的....
澳洲產業結構是部分是在金屬礦產開採,
而其中的大買主-中國,都修正經濟數據了.

2. 7%利息收益是不能安穩吃的,
外匯首重匯差,那才是投資外幣的重點(主菜),
利息只是順手拿的而已(甜點)...
匯差是一日數變,會影響你的本金;而利息是到期未解約才算拿到.
哪個影響大?
以上大大們都說的很好也很對,

投資一定有風險,目前澳幣匯率是高了點,

可是你怎麼會知道當你五年後到期時的匯率會是多少呢?

所以我認為分散投資才是重點,否則高利率商品怎麼會有人買呢??

舉個例子:

本人四年前以匯率28.8購入法巴澳幣結構債,下月底到期,利率方面保證29%,匯率目前約正5%,

這四年期間匯率曾經跌至22.X,可是目前來看整體獲利還OK,你要說匯率會跌,那我就先在做澳幣

定存個1~2年等他個匯率適當時再轉回台幣也行啊。

所以我認為真的沒有包贏的,任何幣別都是有風險的,美金兌台幣也曾經高到1:40的呀,

那美金商品不就都沒人碰了嗎~~~!
買商品買越簡單的越好,

老是連結一籃子指數,

小心裡面的陷阱,

之前雷曼不是也是100%保本?

小心!!

遲早被金融怪獸吃掉!!

YES..當初本金就是美金..被理專玩雙元貨幣..換到澳幣
jennej wrote:
為什麼匯率是1.07...(恕刪)


我也覺得澳幣是在高檔區...
apa28825252 wrote:
你問理專三個問題
1...(恕刪)


感謝大大回覆^_^
花生加牛奶 wrote:
1.現在澳幣目前趨勢...(恕刪)



大大恭喜你喔...
那時澳幣跌到20幾時..心裡有沒有五味雜陳...
後來又回來了..好像錢不見了..又找到了

james_mo1 wrote:
以上大大們都說的很好也很對,

投資一定有風險,目前澳幣匯率是高了點,



我也是這樣剛表姐說...
rickchiu wrote:
買商品買越簡單的越好,

老是連結一籃子指數,

小心裡面的陷阱,

之前雷曼不是也是100%保本?

小心!!
人生如浮雲
1.你可以問 裡專自己有沒有買 沒買 為何要我買 連理專自己都不買的東西
2.100%保本 應該問 最差情況為何 最好要裡專自己寫下來(當初雷曼就是這樣讓很多人中獎)
如果最慘就是銀行倒閉 本金沒了 你會為了7% 去冒本金沒有的風險嗎
3.連結到一藍子 聽起來跟連動債很像 目前應該只有保險才有這種產品
4. 7% 固定嗎 不要賺了7% 去了匯差 而且到期後 匯率會怎樣不知道
5.有固定榜幾年約嗎 中間出場會不會被扣錢 若是 那單純做外匯 要出入 只要銀行有開都可買賣
為何還要讓銀行綁約哩 澳幣定存也不低 3%以上(看存多久)
所有的商品有好處也有壞處
保本+保證收益
這時要注意,是每年保證,或是只有第一年保證?其他還須看連結標的表現?
產品說明書請理專先印出來,再詳細了解一下內容比較好

另外。並不是連動債(現在大都叫結構債)都不好
發行機構出問題本來就是風險之一
雷曼的確影響很大,但是也無須杯弓蛇影

有在香港接觸比較多金融商品的都知道
香港金融商品銷售比重上,反而是結構債銷售最高
難道香港人(在香港投資的人)都是白痴嗎?
經過了雷曼以後,香港的銷售結構也沒改變多少

問題是香港身為金融重鎮,就是有辦法處理好商品的相關配套事宜
台灣的狀況卻是因噎廢食,只會盲目的亂通過商品
再盲目的設定規則去補那些破洞

另外理專的問題,就比較像是一顆老鼠屎弄壞了一鍋粥
而且現在說不定屎比米多
扭曲的台灣現況,造就了扭曲的投資環境
台灣銀行財富管理銷售結構,投資收入高達九成來自基金手續費
放眼望去各國,哪有這種情況

同樣的東西,放在台灣銷售就是被扭曲
外匯的選擇權商品,在新加坡是公認最常見且穩健的操作
問題是來到台灣,卻變成損人不利己的道具
一年賠個1-2成屢見不鮮
難道新加坡人又沒有台灣人聰明嗎?所以傻傻的做了十幾年還在做...

是商品本身的問題???還是操作的模式錯誤???

回歸主題,還是建議樓主好好的看一下商品說明書
確認風險都能承受,也覺得收益符合自身預期,就買吧

金融海嘯前,一堆買澳幣買在0.985的投資人,跌破0.650後,又衝上1.100
現在買到1.07,相對來說的確偏高
澳幣也的確下行風險較高,但是澳幣會一直跌嗎???
如果確定澳幣會一直跌,為何不現在換回美金??
與其去檢討那時候做了錯誤的決定而懊悔,不如想想之後要怎麼操作賺回虧損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市場的看法,以上僅供參考
myt wrote:
最近理專推薦這檔產品 說100%保本 好的話有7%收益

--
「好的話」?那不好的話呢?!理專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買今彩539「好的話」你可以得到800萬;買大樂透「好的話」可以擁有1億台幣。

其實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才會有所謂風險溢酬,
如果7%收益真的趨近於無風險的話,不用輪到你,保險公司幾千億的部位早全部買進「結構債」了,哪會有舊保單利差損的問題呢?

銀行業本身至少有上千億以上資金必須創造收益,像房屋貸款給民眾,賺取2%左右的利息,
如果7%保證無風險的話,銀行根本不需要去做房貸業務了,都買結構債就好了!

結構債有何風險?(我來猜猜看,到時候你仔細看商品說明書)
一、發行機構倒閉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
三、匯率風險。
......(以下省略)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