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witscap
在進入正題前,我要先說明,單純的選擇權買方或賣方策略,都不是正確的交易策略,只有在對的時候做出對的策略才是對的。我可以猜到很多人會說我講的這句是廢話,但你若多認識些經紀商高層主管,問一問他們,看這句是不是一句廢話。一個投資者的績效,可以由他自己亂編,但終究逃不過經紀商的眼裏,問他們最準。
大家知道賣方可以賺取時間價值,但多數人不知道賣方每天都要賠gamma,時間價值有限,gamma卻無限。
今年5月初,台股在短短3天暴漲1000點,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從35%左右暴增至55%左右,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因為指數上漲而讓隱含波動率暴增的狀況(正常的狀況是下跌才會發生)這樣的交易機會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去打聽業界消息,知道有自營商出現大虧損,這更讓我確定要進場。
原則上隱含波動率越高,時間價值則越高,gamma則越低,所以做賣方的勝算加大。依當時的隱含波動率,作賣方的時間價值抵過一天 2.5% - 3% 的gamma損失,遠高過今日只有1.5%的gamma損失。根據我所提到的投資預期報酬率論點,預期報酬率加大,即使投資痛苦指數很大,仍不失為一個好的交易機會。
當時,選擇權賣方停損壓力非常大,更增加了勝算。我從5月4日開始建倉,5月底開始陸續平倉,一直到今日我還剩下一些賣方部位。我想就算期指接連著漲停或跌停到結算日,我都可以睡得好好的,所以我就不再平倉。
以下是我5月份平倉損益以及5月4日的成交資料,所有單子都下在台証期貨。由於版面不夠,只能看到部分。假如讀者想閱讀我5月所有的交易,以及完整的平倉損益(完整的EXCEL檔)請至我的網路硬碟下載。
mntsvr1 wrote:
果真是第一次聽到gamma decay。大大果然是業內人士。
有一事請教大大,您將theta與gamma decay作比較,兩個好像不能比?
theta是option每經過一日的價值變化
gamma decay是每經過一日的gamma變化,gamma則是 d^2(選擇權價值) / d (指數)^2 ( <-- 再講下去就露餡了)
敢問大大如何應用gamma decay?
不過,因為到期日前gamma增加的特性,小弟是不在到期日十日內short option,市場稍微甩尾我就被甩出場了。
1. 你講的是指gamma的微分,也就是選擇權對股價的3階微分,我以前有研究過,還給他取個名字叫gimba,本來要投稿到國外期刊,反正老外聽不懂我弦外之音。
2. 我講的就是gamma,不是gamma decay。
3. gamma會隨著到期日增加,對深價內外的選擇權不成立,不過大致上是這樣的。但不要忘了,時間價值也因此增加....我覺得你講的話該修正為隨著到期日的接近,作賣方,gamma的增加,若市場沒動你賺得更多,市場大動你就賠得更多。
我會在部落格將過去在自營商操作選擇權的技巧跟觀念全部分享出來,有興趣就上去看看吧(當然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寫完)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投資者的告白
http://www.wretch.cc/blog/witscap
★◎神豬◎★ wrote:
我只看到上面這句...(恕刪)
年輕時我會覺得你講的是對的,但現在我覺得大錯特錯。今天這筆單子你賺錢了,但其實你只是矇到(我叫我2歲的姪子來操盤,最後他賺錢的機率也有一半)你認為你是對的,但更危險的未來在後面等著你。你去問問經紀商主管,他們看過多少投資人一開始賺錢,最後一無所有的例子。
我在一個聚會中,聽到一位學妹抱怨著她男友都出來工作好幾年,卻還有負債,很不長進,想跟他分手。我就跟學妹說,重點不是在他現在欠多少錢,而是他為什麼欠錢,他的未來是甚麼?假如有兩個男人,一個很有錢,但是將來會敗光,跟一個因為因父母而欠債,但很上進,將來會身價千萬。從打算共度終身的考量下,請問妳要哪一個?只有想玩玩的,才會去選前者吧。
運氣在交易是很重要的,不應該以賺賠來決定一個交易策略的好壞。我在用年輕的交易員時,完全不想聽他過去的績效,我只看他講的內容有沒有道理,我注重的是他未來的表現。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投資者的告白
http://www.wretch.cc/blog/witscap
witscap wrote:選擇權的時間價值的確很容易被計算出來。
大家知道賣方可以賺取時間價值,但多數人不知道賣方每天都要賠gamma,時間價值有限,gamma卻無限。
gamma是衡量delta對指數的變化(至於delta是衡量選擇權價格對指數的變化),
選擇權處於深度價內(此時delta趨近1)或深度價外(此時delta趨近0),其gamma會接近於0,而處於價平附近的選擇權,其gamma會最大,不知道大大所謂gamma無限的意思是?
witscap wrote:的確大大說的那幾天的暴漲,其推算選擇權理論價格的歷史波動率上升(暴漲暴跌均然),因此選擇權的實際價格中的時間價值也提高,當然用此實際價格回推的隱含波動率也就上升,至於是不是理性當然也就見仁見智了。
今年5月初,台股在短短3天暴漲1000點,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從35%左右暴增至55%左右,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因為指數上漲而讓隱含波動率暴增的狀況(正常的狀況是下跌才會發生)這樣的交易機會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去打聽業界消息,知道有自營商出現大虧損,這更讓我確定要進場。
沒錯如大大所說,自營商慘賠者眾。通常自營商做賣方居多,即便有避險部位(gamma通常被用來衡量避險部位控管的難易程度),也因此受傷的大有人在。
witscap wrote:隱含波動率是果,時間價值是因,應該是說時間價值越高者,做賣方的空間越大。
原則上隱含波動率越高,時間價值則越高,gamma則越低,所以做賣方的勝算加大。
mntsvr1 wrote:小弟也覺得兩件事的關係不能這樣比。
有一事請教大大,您將theta與gamma decay作比較,兩個好像不能比?
mntsvr1 wrote:也許說隨著到期日的接近,價平附近的選擇權其delta變化最大,gamma當然也就增加。
因為到期日前gamma增加的特性
★◎神豬◎★ wrote:其實原post並沒有錯:「單純的選擇權買方或賣方策略,都不是正確的交易策略,只有在對的時候做出對的策略才是對的。」
我只看到上面這句錯誤的話......
想要賺時間價值的確要做賣方,就如自營商的做法,賣出選擇權,但務必同時做避險。否則當指數方向猜錯,又發生大波動時,恐怕時間價值再高,也都未必賺得到。
當然即便賣出選擇權又做避險,當發生難以預料的暴漲或暴跌時,時間價值也無法彌補大虧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