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售)權證風險預告書(對投資人極不平等的條約)

認購(售)權證風險預告書
本風險預告書係依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認購 (售) 權證買賣辦法第四條規定訂定之。
認購 (售) 權證之交易特性與股票不同,由於其具備高投資效益之財務槓桿特性,雖有機會以有限成本獲致極大收益,也可能短期內即蒙受全額損失, 台端於開戶前應審慎評估自身之財務能力與經濟狀況,是否適宜此種高槓桿特性之交易。決定從事交易前, 台端尤應瞭解下列各項事宜:
一 認購 (售) 權證基於其商品之特性,係以對特定證券之買賣權利作為交易標的,故在權證之存續期間,其價格皆與其該特定證券之價格互動, 台端應留意該證券價格波動對其認購 (售) 權證之影響。
二 上市(櫃)前之認購 (售) 權證,其發行價格、行使比率等發行條件係由發行人訂定,上市(櫃)後在集中交易市場、櫃檯買賣市場交易並自由轉讓時,其價格則由市場之供需機制決定。
三 台端於購買認購 (售) 權證前,應先行瞭解與發行人履約能力有關之財務、信用狀況,台灣證券交易所暨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不負責擔保發行人之履約責任。
四 認購 (售) 權證因發行人違反上市(櫃)契約,或因標的證券下市(櫃)等因素,而必須終止上市(櫃)時,持有未到期之認購 (售) 權證者,應依原發行條件規定,由發行人按約定之價格收回,以了結發行人之契約責任。
五 一般情況下,認購 (售) 權證屆期且無履約價值,該權證即無任何價值;即另尚有履約價值,若 台端未於期限內提出申請,該權證亦如同毫價值可言。
本風險險預告書之預告事項僅為列舉性質,對所有認購 (售) 權證風險及 影響市場行情之因素尚無法一一詳述, 台端於交易前除須對本風險預告 書詳細研讀外,對其他可能影響之因素亦須有所預警,並確實作好財務規劃與風險評估,以免因貿然從事此類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而遭受難以承受之損失。

===================================
 大家都有簽這張


這根本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
二 上市(櫃)前之認購 (售) 權證,其發行價格、行使比率等發行條件係由發行人訂定,上市(櫃)後在集中交易市場、櫃檯買賣市場交易並自由轉讓時,其價格則由市場之供需機制決定。



當權証開始賣時,就造市造的很好

當權証釋出籌碼太多時,就可以不造市,然後說

""一切由由市場之供需機制決定。""


==================================================

三 台端於購買認購 (售) 權證前,應先行瞭解與發行人履約能力有關之財務、信用狀況,台灣證券交易所暨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不負責擔保發行人之履約責任。

==================================================

連有沒有履約,證交所都不保證
那我證交稅是在交幹麻的?
===========================================
四 認購 (售) 權證因發行人違反上市(櫃)契約,或因標的證券下市(櫃)等因素,而必須終止上市(櫃)時,持有未到期之認購 (售) 權證者,應依原發行條件規定,由發行人按約定之價格收回,以了結發行人之契約責任。

============================================

這句話是說券商萬一違法了
然後呢?

什麼叫做約定的價格?
他假如說是算權證內涵的價格
那不就一堆權證瞬間歸零?


 五 一般情況下,認購 (售) 權證屆期且無履約價值,該權證即無任何價值;即另尚有履約價值,若 台端未於期限內提出申請,該權證亦如同毫價值可言。

================================================

這句更機車
若以後到期沒拿到履約金
券商拿出這條
大家不就不用混了

雖然說現在券商都會自行結算匯到帳戶去
難保他有天不結算
然後舉出這條

=================================================

本風險險預告書之預告事項僅為列舉性質,對所有認購 (售) 權證風險及 影響市場行情之因素尚無法一一詳述, 台端於交易前除須對本風險預告 書詳細研讀外,對其他可能影響之因素亦須有所預警,並確實作好財務規劃與風險評估,以免因貿然從事此類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而遭受難以承受之損失。

===============================================


舉了這麼多買權證可能是冤大頭的例子後

還跟你說
冤大頭的例子太多尚無法一一詳述

冤大頭會遭受難以承受之損失。



這條約真是吃人夠夠
可是又不得不簽

希望證交所重視這個問題

2009-05-13 8:24 發佈
高利潤總是伴隨高風險...

事先有挑明說... 問題就不大

有機會賺大錢 就算殺頭生意也有人做...



話說上次碰權證已經是1999年的往事...

不刊回首啊...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因為有高風險
所以證交所更該保護投資人

而不是讓投資人簽這不平等條約
把責任撇的一乾二淨
所以說權證不是那樣好下手的
看起來好賺
但其實危機重重
券商釋出一堆張數之後
就讓你們自己去買賣了
難道會擺固定價錢跟你買回?

所以買越多風險越大
比如手上幾百張
就算價值狂漲
但是要買的人卻只有個位數或是十幾張
請問手上一堆數量要賣給誰?

高報酬高風險
修法可以讓你獲得保護
但是絕對讓你獲利少很多
因為一定會在保護之下加上一堆限制
bluemenco wrote:
所以買越多風險越大
比如手上幾百張
就算價值狂漲
但是要買的人卻只有個位數或是十幾張
請問手上一堆數量要賣給誰?)

選權證流通性也是很重要的啊
要看成交量
另外
真的賣不出去
只有選擇履約了

但........
券商會很湊巧的在履約那天"買賣"那張標的股票
通常會收在最低(認購)或最高(認售)
就醬
warrant1 wrote:
認購(售)權證風險預...(恕刪)


我的經驗:

一星期:
90萬 --> 2.3萬
panlong wrote:
我的經驗:一星期:90萬 --> 2.3萬.(恕刪)


我懂

--
字數太少, 只因心痛

ps. 別看幾倍幾倍的很好賺, 一崩 就會懂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