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mewhywhy wrote:為何國外期貨商的報價速度會比國內的還要快國內這一家不也是直接連到交易所嗎? 台灣的期貨商,下單是找上手(海外另一期貨商)下單,市場報價資訊是找上手的配合商提供資訊源,手續費貴,資訊源慢,唯一的好處是,市場報價資訊是免費提供的.海外期貨商,資訊源是要錢去買的,業餘交易者,往往要付出每月十多美元到百美元之間(看交易品種及要交易的交易所而定),專業交易者,單單資訊源往往每月超過上千美元.(有些專業交易者的資訊源,單項品種就可能超過百美元), 小弟不交易美元指數,咖啡,可可... 主要就是資訊源費用高.IB 每年都要重新審核業餘交易者資格,小弟今天收到第二次通令我(5/29)再不登錄提交資格審查,就直接喪失業餘交易者的資格,小弟只好乖乖地填完資料,業餘者的市場報價資訊源費用可以手續費折抵.個人使用IB的手機下單,最主要是下單介面最適合我,下單模式也較為適合我,我也使用了IB超過五,六年以上了,更早之前,小弟下單到 Gain Capital 還是甚麼的,最後離開那一家期貨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機下單介面不是那麼好用.台灣期貨商的海期,支援的下單模式,往往只有交易所支援的才支援, 市價/限價/停損市價/停損限價, 其餘就沒有了.,海外還有很多免佣金或更低佣金的卷商,不過,雖然免佣金但是要付給交易所及監管單位的錢還是要交.IB 的所有收費等級,小散戶,大戶,... 以及收費品項,全都明確的列在官網上,現在IB, 一口紐約黃金, total(包括交易所及監管費用...)費用是2.42美元, 一口小那(NQ) , total 費用是 2.1 美元,至於微小那,微黃金....一口費用total 大約是0.4~0.5 美元,(上述是屬於收費等級最高的小散戶費用,每月下單沒幾口的小散戶費用).我個人的建議是,建議先試用下單軟體,先試用下單手機APP,可以使用海外期貨商提供的模擬帳號,模擬金先試用,適合再開戶,我也是試用IB的手機APP下單介面以後,決定從另一家離開,結清帳戶,然後改換到 IB.
麥擱來 wrote:台灣的期貨商,下單是(恕刪) 補充一下,看看下圖,目前我手上持有一口今早成交的NQ多單,我是二擇一,停損點位置,停利點位置,任一成交,另一單自動取消,一張圖看的清清楚楚,而且變更價位,用拉的就可以修改,不用像台灣期貨商的,先取消,再重新建立另一個單。我下新倉單(母單)時,附帶建立停損停利單(子單),新倉(母單)成交時,停損停利(子單)才會生效,新倉沒成交,子單不會生效,雖然子單沒生效,k線圖上,還是標示的清清楚楚,而且下單時可以設定所有單為GTC。而且下完單,手機關機,網路斷線,下的單持續有效。下單價位及停損停利位置在手機的K線圖中,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極度適合圖形交易者使用。這些功能,台灣期貨商,幾乎都沒有。交易市場是一個叢林,一個獵人要使用自己適合的武器在叢林中打獵,不適合自己的武器,可能容易讓自己深陷險境,成為猛獸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