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cap wrote:剛剛逛了一下大大的部落格發現, 大大是TMBA嗎?若是, 那要稱大大一聲學長了, 小弟也算是其中一員.
你的了解的確要多一些,很貼近。感覺你的水準應該可以到券商去做,再學一些實務觀念即可。我剛進券商的時候,實務懂得沒你多,只是念了很多學術理論而已。
小弟的觀念完全是由操作經驗中學習出來的, 沒去券商的確會不太清楚他們的想法與做法, 畢竟他們是最大的造市者, 缺少了知己知彼優勢. 不過未來多看看大大文章應該也可收此功效吧!
witscap wrote:了解, 避險部位不足, 大概是發行機構的常態吧.
3. 權證避險者還是有一定的DELTA空間,不會完全中立,所以賺的錢當然不只時間價值。
witscap wrote:部落格的確是很好的交流空間. 這是小弟的部落格,也歡迎大大交流,只是小弟不會貼自己的交易資料。
4. 我提到的這次交易,當然在原文中沒有一條一條的寫清楚,不是我喜歡推銷我自己的部落格,而是要了解一個人跟他的思維,不該只從一篇文章去看,我跟這麼多網友不認識,部落格不失為一個進階方式。
要了解一個人的交易策略與邏輯思考,文字上的交流應已足夠。
witscap wrote:那可能是小弟誤會了, 小弟對於選擇權的操作, 是以賺取時間價值的錢為主. (當然也面對風險, 假如像之前連兩日漲停板的話, 可能會賠到脫褲.)
5. 我根本在原文中就沒有說目的只是為了賺時間價值,更沒提到 gamma decay 這個東西。
witscap wrote:請問大大, 若試著以delta動態調整的話, 會比較好嗎?
7. 我指的gamma損失跟你說的意思很近,但每個交易員有自己的定義。我的定義是在不調整DELTA的狀況下,因為大盤波動所賠掉的錢。
witscap wrote:請再請問大大, 一般自營商用的模型中歷史波動率是以幾天為主?無風險利率是幾%?應該也是用BS Model來推算吧?
我舉一個例,比如說 5/5號,我部位的風險值如下:
delta = +1000萬, gamma = -500萬, theta = 10萬, vega = 5萬
結果開盤指數漲1%,IMV 少 1%,那我開盤的損益,DELTA賺,GAMMA必賠,THETA必賺,VEGA賺。
我會把幾年來的心得跟我所知道的東西寫在部落格上。
大大是業界出身, 小弟是一路摸索的散戶, 也期待您部落格的文章, 也可藉此多了解券商的思考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