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eman wrote:
根據我前面引用的交...(恕刪)
1.在SPAN 的情況下, 只要部位中存在賣方部位,必然有被期貨商的智障電腦軟體判定維持率低於25%的砍倉風險, 我前面也說過, 你作價差單 ,即便是持有權利金支出的風險有限部位,還是有可能被電腦誤判砍單,另少數人使用cover call的避險部位也是有被砍單的風險, 就算是賣方保證金提高到五萬, 只要價格出現扭曲,都是有被砍單的風險,關鍵就在於期貨商25%維持率判定風險,主要是期貨交易思維,期貨不是持有多單就是空單,但選擇權可同時持有多頭與空頭部位, 這點是期貨商設計風控系統時有所疏忽!!
2.台灣的企業普遍就喜歡cost down, 平常不可能養一大票風控人員,所以當然就交給自動化管理,也就是電腦,但當設計上有所瑕疵時,必然出現大問題,就像目前的自駕車,也是要不斷測試才有辦法知道盲點, 所以請自行觀察這次出事的期貨商,幾乎都是一堆二線的..再來我就不多說了...
3.如果造市或交易機制完備, 這個25%維持率砍單是可以成立的, 但如不是, 用25%維持率判定砍單一定會出錯,所以新聞標題很大,做SC還會賠錢,沒錯,做SC 遇到波動率上漲會賠錢,但不至於砍倉,以新聞案例中,那位林小姐保證金算不夠嗎? 會被砍倉倒賠50萬,這是值得思考的...
4.另外多數人可能會一直聚焦在法規,與市場機制, 沒錯,目前遊戲規則就是這樣, 但遊戲規則有被確實執行嗎? 遊戲規則也有訂立造市機制,也有詢價制度,也有"一定範圍市價委託",造市有獎勵卻沒強制性,詢價制度也被放在一邊,整個交易機制當然是擺爛,美國股市重挫1千多點 ,試問美國的選擇權市場有發生這種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