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元大期貨的選擇權收費合理嗎?

a79625 wrote:
不好意思,下午沒事做...(恕刪)



大大,謝謝你的中立的評斷還打這麼多字。其實我弟跟元大這個手續費的問題是是始料未及。今天因為打了太多的筆仗,所以看到選擇權跟元大這幾個字有點想吐。我明天再跟大大分享我自己的看法,從價值型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
a79625 wrote:
不好意思,下午沒事...(恕刪)


基本上撈交易所的資料出來這部份分析的不錯,但是甚麼房東或是部門的敘述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不然現在起看誰裝是新手跑去元大期貨或是各大間期貨開戶下單,對手續費的高低隻字不提‧

下個月對帳單拿出來看看,手續費會是多少‧

就算是證券折扣那麼多,只要不提折讓‧

沒有人會嫌錢多不賺主動降價的‧

因為這就是人性,能多賺幹嘛少賺,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權益在努力‧

畢竟手續費多少,就是減少操作者的獲利‧

其實選擇權還有期貨給交易所手續費有合約資料可以深入研究‧

就可以發現期貨公司給交易所的費用是多少,我們現在拿到折讓,跟期貨公司給交易所的費用差價還是很大的‧

權益是自己的,自己的權益不維護就是放棄權益,公司如此,相關從業人員如此,客戶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吧‧

佔有率高的公司已經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跟本不需要降價,就像7-11賣的東西就是比較貴‧但是因為方便所以貴也有人會去買‧




tourcura wrote:
基本上撈交易所的資料...(恕刪)


但是甚麼房東或是部門的敘述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

我要寫的就是這部分……我只是在想要怎麼形容比較好
tourcura wrote:
基本上撈交易所的資料...(恕刪)


沒有人會嫌錢多不賺主動降價的‧

因為這就是人性,能多賺幹嘛少賺,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權力在努力‧

畢竟手續費多少,就是減少操作者的獲利‧

其實選擇權還有期貨給交易所手續費有合約資料可以深入研究‧

就可以發現期貨公司給交易所的費用是多少,我們現在拿到折讓,跟期貨公司給交易所的費用差價還是很大的‧

權益是自己的,自己的權益不維護就是放棄權益,公司如此,相關從業人員如此,客戶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努力爭取自己的權益吧‧

佔有率高的公司已經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跟本不需要降價,就像7-11賣的東西就是比較貴‧但是因為方便所以貴也有人會去買‧


…………………………………………………………………

前天我弟就是去凱基證券問的。不是凱基期貨。所以他還是在凱基證券開戶 。

7/11的比喻其實很好。我們用101樓下那個超市,跟全聯還有7/11來比較好了 。

就用cheese當比喻好了。

101樓下超市一定最貴,7/11次之,然後全聯應該最便宜

可是我有時就是會在101買東西,為甚麼?因為他有我要的cheese,其他家沒有。所以我要付很多錢,我還是會去那兒買。我也去7/11買東西,因為方便。但是我大量的時候我會去7/11買嗎?因為7/11..的店員是我家的熟人開的,他說他用他的通路幫我進貨比全聯還便宜,結果呢?不但比全聯貴,還比7/11自己還貴。這種情況下是7/11的錯還是這個店員的錯?我會說7/11,店主管跟店員還有消費者都有錯。

消費者的錯:相信7/11的招牌也相信7/11的管理(這裡指元大證券)所以相信店員。

店主管:誑語店員訂那麼多的貨他不知道。問題是店員是用7/11去訂貨,帳款也都是進7/11.

7/11(元大)總公司的錯:放任旗下的店這樣誑客戶卻不聞不問…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的招牌夠硬,今天我弟被騙了,以後不做我弟的生意,無所謂,反正以後還會有很多人會相信他們的東西貴一點點但東西品質比較好。
鳳梨保姆 wrote:
沒有人會嫌錢多不賺...(恕刪)


它們公司高層的立場應該是大大的獎勵這個業務,相信這從薪資所得看的出來,因為這個業務找到利潤貢獻這麼大的客戶阿‧

如果公司高層還罰這個業務,那不就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懲罰的方式比如是給客戶降價,但是業務業績獎金不變,公司吸收‧這等於公司少賺‧

或是降價給客戶,業務少賺,公司獲利依樣不變‧業務也不會服氣‧

所以發展到最後就是客戶不管是被人告知,或是自己覺醒‧

台指期選擇權手續費一口20元太高,不能再繼續下去付出高額成本‧才會主動力爭,但是公司又不只一個客戶利潤貢獻度這麼大‧

如果都比照辦理‧公司跟業務獲利大幅衰退‧這也是不會主動降價的主因‧

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一個利潤貢獻大的客戶,然後持續從其他利潤貢獻度大的客戶身上持續獲利‧

其實如果媒體大幅報導的話,也許會有降價的空間,但是媒體會報嗎?這些後台老闆都是廣告主耶‧

就像7-11的價格很難主動降價,除非全家萊爾富大降價,不然規模最大的通常是最後才降價‧

規模最大的通常是是被逼降價,從來都不會主動降價‧
鳳梨保姆 wrote:
沒有人會嫌錢多不賺主...(恕刪)


我弟從凱基證券拿到的價錢還能接受。所以我家再來要開證券戶了。凱基不知有沒有股票?我純粹從價值性投資來看,我覺得凱基未來前景應該比元大金跟元大期還好。凱基run生意的原則很清楚,該留的客戶即使是證券端接到的生意,他們開價合理,證券端沒法服務的客戶他們會轉到期貨去。或跟期貨端要資源。不像元大,證券端做不了的生意硬要留在證券端.

至於有位元大的大大說我弟要甚麼服務,我弟跟凱基要的東西很簡單。我弟要我跟大家說一說算是他回報大家的:

1.給未來3個月的重要財經event.(例如星期五的非農就是他舉給凱基的例子)

2.軟體安裝,介面調整及模擬單的試驗(我弟要求從10:00開始到收盤為止)-所以回答元大大大的服務質疑,是,我弟有要求1對1軟體教學要求,而且指定在盤中。

3.比較搞的清楚狀況的營業員。能夠清楚的知道我弟要甚麼然後去凱基內部幫我弟找資源。不預期完全能夠找的到資源但至少有多少就給多少。
4.Escalation channel:萬一營業員沒法滿足我弟的需求,我弟能找誰處理。

就這麼簡單,但是元大一個都給不出來。
鳳梨保姆 wrote:

反正以後還會有很多人會相信
他們的東西貴一點點但東西品質比較好...(恕刪)

我會跟你們這些被元大打槍的人筆戰,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們講元大的品質爛,
這點是我最看不過去的點~

元大的下單品質明明不錯, 至少 HTS 非常快速、穩定,
然後你們都故意舉寶來體系的軟體來挖苦說系統好爛...

電子單的時代,
手續費和下單品質是大部分散戶最在意的點,
至於怎麼取得平衡,
就看每人的需求了.

口數不大的人, 可能覺得沒差那 3 塊 5 塊,
口數有量的人, 可能覺得反正系統沒差很多, 3 塊 5 塊可以省更多.
tourcura wrote:
它們公司高層的立場應...(恕刪)


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一個利潤貢獻大的客戶,然後持續從其他利潤貢獻度大的客戶身上持續獲利‧


………………………………………………………………

這是元大的做法


現在就看剩下貢獻度大個客戶還撐多久。

經過調查的結果(純粹衝業績,不過他們不缺業績。)選擇權的部分:

證券端能談到1口15元:甚麼都不談,從60元一口開始

期貨端能談到1口12元:甚麼都不談:我不知,看樣子應該40起跳有可能。

凱基在證券端不談,從23元一口單邊開始,稍維談一下就可以到20元一口單邊開始。


如果從證券端來說,

甚麼都不談:元大一進一出是120元,凱基一進一出是46元。相差74元

稍微談一下:元大一進一出100元,凱基一進一出40元。相差60元



再努力砍:元大一進一出80元,凱基一進一出36元再往下(萬口的行情)。相差至少44元


這都是用普通的軟體操作跟沒服務。

供大家參考
鳳梨保姆 wrote:

期貨端能談到 1 口 12 元...(恕刪)

期貨商給期交所的成本是 10 元 / 口,
一口 12 元, 一個月沒 10 萬口談的到嗎?
mvp168ks wrote:
我會跟你們這些被元大...(恕刪)


我會跟你們這些被元大打槍的人筆戰,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們講元大的品質爛,
這點是我最看不過去的點~

元大的下單品質明明不錯, 至少 HTS 非常快速、穩定,
然後你們都故意舉寶來體系的軟體來挖苦說系統好爛...

………………………………………………………………………

你不用再打筆仗了,真的,只是幫元大越洗臉而已。

併購寶來,買了寶來的市佔率,收費沒有寶來的彈性卻不改進寶來的下單軟體…


至於價格我貼出來了。價差也貼出來了。
你講到一個重點:散戶!

散戶能賺的也就是元大跟凱基的價差。

至於大戶,更會介意。因為你們不一定比那些真正的大戶懂行情,大戶用了很多心血計算規劃佈行情,他們更介意誰從中間拿走他們原來計劃的獲利。

你以後就不要回文了。。要回就請針對大家的疑惑回答,不要連甚麼小孩接送都拿出來凹…笑死人…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