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hun7 wrote:大大您的營業員跟主管...(恕刪) 如同小弟第一篇回文, 談不攏價格好聚好散, 何必連心情都輸掉? …………………………………………………………………………呵呵…是啊所以確認一下走人啊…
leichun7 wrote:大大您的營業員跟主管...(恕刪) 大大您的營業員跟主管處理態度或是期貨專業, 這小弟不是當事人, 也不便評論,…………………………………………………………………那你不是都說是我們自己走進元大證券開期貨,證券營業員如果跟我們說他們沒有義務告知我們他們兼營期貨所以付比較高的手續費,得不到一些資訊也是我們消費者的問題啊?不是你們強迫我們,而是我們自己走進的?所以在貼文之後知道更多的訊息,我說了啊,我弟說錢再賺就有了,我們跟元大說再見了。不過真心勸你跟你另外一個同事,這行業是越來越競爭。除了要幫公司賺錢之外,個人的信用也很重要。能夠跟客戶建立長久的互信才是服務業特別是您們這行業的生存之道。像元大這樣兩手一攤,指責是客戶的“選擇”走進證券端去開期貨戶(我們有被告知嗎?)算是客戶蠢…軟體不穩也是客戶的錯……這樣的公司我們敬謝不敏。不過也謝謝你告訴我們,元大是會這樣招攬生意的.很重要所以要說5次。元大證券可以兼做期貨可是很貴。元大期貨可以兼做證券可是很貴!如果消費者自己走去元大證券開期貨戶被收比較貴的手續費是客戶蠢,元大證券的營業員沒有義務告知.如果消費者走進元大期貨開證券戶被收比較高的手續費是客戶蠢。元大期貨沒有義務告知消費者要開證券戶應該去元大證券不是元大期貨!!
大大別動怒, 小弟可沒指責, 只是跟您說事實是這樣, 您硬要把自己想成被害者, 心情不就受影響了?還有您最後一段, 套上全台灣所有期貨商跟劵商面對兼營業務, 我相信狀況都會一樣! 小弟不再回文了,有冒犯之處請見諒!
鳳梨保姆 wrote:不過我想你的重點應該...(恕刪) 到目前為止謝謝大家的討論。如果有人能夠分享正面的消息還是不錯的。幾位元大的營業員也給了很有趣的input@@除了彰顯我家的無知,也讓大家知道現在的金控是怎麼招攬生意,也分享了很多寶貴的知識。希望蠢蛋就到我家為止…不要再有笨蛋犯了同樣的錯誤。
mhit168 wrote:關於這點我講句公道話...(恕刪) 謝謝大大的講解。因為我家包括我弟都在美國同一券商開戶做美股及美股選擇權,ETF跟共同基金。美國沒有這些奇怪的問題…所以我家也一直以為台灣是跟美國一樣…
Macquarie8338 wrote:美股選擇權量並不大 ...(恕刪) 欸,是的。美國有很多種選擇權,指數,股票等等。這位大大應該聽過4巫日。美國的選擇權雖交易量不像台股這麼大,但商品設計上確是.能達到真正"選擇權”這個商品的用義。而且美股很貴,像Amazon前幾天一股最便宜也要7**美元(我應該沒記錯,因為有一天這個股被刻意貫低價錢,我朋友買了700股,當天脫手,等股價回到正常,他一股賺了30元,700股賺了21000美元,樂翻了)所以有量持股的人會買選擇權避險。大戶會用選擇權去軋空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