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所知道的期貨本質,善良還是邪惡?

三子父 wrote:
沒人發問,我就來問個笨問題,看起來這個好像跟我有點關係
HAPPY大大寫著:
共計今年有340點左右的價差,就是說,如果在除權息之前買9月的多單期貨,可以享受到340點的價差。340/9000=約3.8%。0050今年的配息預估也才3.56%。
我大概懂意思 因為除權息會造成逆價差....可否舉數字說明,假如:期貨 現貨在5月份都是9,000點,預期 現貨市場在未來三個月要扣掉指數400點,所以 期貨可能慢慢逆價差...變成400點,再來就不清楚了。

是的,大約就如您說的。
實際除權息價差,在除權息之前可以向自己的營業員要來參考,6月多少、7月多少、8月多少、9月多少。
(照您的假設,5月份現貨9000,6月期8870,7月8720,8月8670,9月8600,共逆價差400點。在5月份買9月期指,等到9/16結算日,如果大盤還在9000點,那就賺到400點股息,原理如同股票的除息。這個價差與實際除權息的價差不會完全一樣,就看當時的買賣心理而定。)


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
有人計算了10年來的期貨每月換單的實際價差。

假設2005年7月底的6312到目前2015年8月6日的8450,把這10年所有換月的價差加起來減去(8450-6312=)2138。再減去每月換單的3*12*10=360點的成本。得到的百分比就可視為是期貨的股息。印象中是高達7%以上(我有找該文章,但沒找到)。

而0050在這十年之中的配息平均好像只有4%左右。所以其實投資台股期的獲利還高於0050。而風險個人認為比0050低,除非貪心。
至於現貨由6312漲到今天8450,而0050由48.17漲到今天65元。就互抵,不再加入計算。

大盤8425,9月期8332,價差93點。 (S&P9月期2082)

如果手上有之前已填權但看似轉弱的股,其實可以賣掉一些轉去買9月期,多賺一次股息。

或是如果很有自信9月/15日大盤不會低於8332,那就賭。我是沒這自信。
(修正為8332,之前寫8425,是8425就能賺到完整的93點。)

但是我會空1口9月美盤S&P,來換2口9月期多單。沒穩贏,但機率高。

PS:Fed 9/16開會,可能升息。

(2015/8/11-12:20 買進兩口台期9月多單8316,1口S&P9月空單2090.5,不過台期下錯單買到8月份的,沒關係就用9月計算,持續追蹤到9月中。算學術研究)


目前2015/9/2 13:41 台指期7936 S&P1931.25 如果現在平倉 -152000 +258781 扣除手續費後還有超過10萬元的盈餘。(還沒實際平倉)
happywork wrote:
早期的農產品市場,...(恕刪)


"想進來這個市場的同好,聽我一句話:只靠猜漲猜跌是沒辦法在這領域生存的。
必須要有很雄厚的資金,可以把期貨當現貨玩的資金。
必須很有國際觀,否則資訊慢人一步。
必須有很強的心臟,再大的漲跌都不影響到作息和判斷。
再來要改變一些下單的觀念和習慣。"

"股票是用聽的(消息),期貨是用看的(線圖)。
股票要做長(投資),期貨才能做短(投機)。
股票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期貨則相反。
股票重質,要買在相對低點,太貴不買;期貨重勢,要買在漲勢中,翻頭就跑。"

好文就應浮上水面!
今天才看到樓主的好文,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您的文章引發了我的一些思緒,不過與股巿有點不相關

而是關聯人性與科學的思索,這在01的網友認為是清談

我想以樓主的高妙,應該不會拒絕我在您的樓裏清談吧

我的回文主題有二,一是善惡的判斷,二是波動何以是自然的本質

因為樓主的標題提到善惡,文中提到波動,所以觸發我探尋兩者本質的推論

(因為想寫的東西太多,今天就只寫論善惡,日後有空再寫論波動)

一.論善惡

善惡是什麼?是主觀的還是客覯的?

若是蘇格拉底則不會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用詰問法,用情境分析讓人領悟善與惡

若是柏拉圖,應該會以理型解析善惡

若是亞里斯多德則以"最高善"(即是德福一致)做為人生的目的

而上帝即是最高善的理型,以致於中世紀哲學,就會以上帝來了解善惡問題

這些哲學都不足以讓人理解善惡的本質

中西哲學家中只有孟子與康德對善惡有深入的解析

孟子的哲學因為記錄比較缺乏系統,因此先從康德的分析來入手會比較容易理解

康德在"道德的形上學之基礎"一書中,認為人所有的善均來自於"善的意志"

從善的意志出發不斷地分析而剝除經驗的成分,最後得到一個無條件的令式

這就是有名的「定言令式」,也就是人天生具備的道德法則,孟子謂之良知,其內容是:

你同時意願你的行為格律成為一項普遍的法則而行動

即康德認為所謂的"善"是符合「普遍化」的原則

換句話說,可以普遍化的原則才是善的

因為只有普遍的原則才是無條件的原則,善是不能有條件的

如果只是因為要達成什麼目的才具有善的行為,那這種善是有條件的,並不是真善

若原本想要達到的目的消失了,隨此目的而有的善的行為同樣也會不存在

康德這樣的分析很抽象,對於一般人來說很難理解

所以我舉孟子的例子來幫助說明

孟子在梁惠王篇中記載與齊宣王的對話(原文忘了,用白話約略敘述):

孟子請齊宣王行王道,齊宣王卻再三推拖,說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好貨,寡人好色

孟子舉詩經的記載反駁說:

昔日武王好勇,他說:天下有罪者我得而誅之,無罪者我得而安之

若有一人敢違背天理而橫行天下,那是我的恥辱啊

如果王能像武王一樣為天下除害,那人民還唯恐王不好勇呢!這樣的好勇怎麼會是毛病呢

昔日公劉好貨,倉庫堆滿穀物,袋子裝滿乾糧,弓矢干戈遍地都是

但是他不自己獨有而是與人民分享,因此為避犬戎而遷都時,人民都心甘情願地跟著他走

若能與民同之,好貨就不是什麼毛病了

昔日古公亶父好色,但他推己及人,因此他的施政做到了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與民同之,好色就不是什麼毛病了

所以王請大之(亦即普遍化的意思),王道就從好勇好貨好色的推廣開始!(這樣你還有什麼藉口?)

這例子表示同樣是好勇好貨好色,都是人的欲望,如果是個人自私的想法,那是毛病

但若是推己及人成為施政目標,卻變成行王道,因此善與不善的判斷根據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人心

善與不善的分別,在於行為者的根據能否讓自己的理性普遍地認同

若自己的行為能成為天下的共法(普遍規則),足以為天下人所遵行,那就是善的,如果不能,那就不是善的

(關於孟子之所以說性善,我很想寫來分享,但不知會不會清談地太過頭了)

不善並不一定就是惡,以康德的認知來說,惡是假借善行遂行個人自私的目的,並且因此使人懷疑道德的價值

其實人心並不是惡的,只是人在遵守規則之時,逐步加入了個人自私的意圖而逐漸破壞規則

以此標準論斷,期貨是善是惡?

其實嚴格說來天底下的事物,無善無惡(現象世界並無善惡存在,善惡只存在人的普遍心中,即在理性中)

創立期貨交易的人,原本是善意的,因此創立了交易的規則,只要規則是普遍適用的,那它就是善的

只要利用期貨交易,根據它的規則,還是能達到原本讓農人與貿易商避險的目的,那它還是善的

不管它被用來避險的成分只剩20%或者更少,只要它是所有人都可以普遍使用,它就是善的

只當能夠證明期貨交易只是用來搜刮投資人(或說是投機人)的血汗錢而不具有公共功能時,那這工具才是惡的

所以我們只能寄望交易巿場管理人持公允的立場用心維護這套系統避免成為罪惡的工具

如果我們還能相信目前這個交易系統還是具有公共價值的,那表示這世界仍有公理存在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