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所知道的期貨本質,善良還是邪惡?


happywork wrote:
『紀律』這可能也是很多高手喜歡談的事,和『停損』一樣重要。


其實
這波段我常說的
沒有底 進場抄底
就是沒『紀律』

我看到太多沒紀律的狀況一再發生
當然可以勸就勸

不能勸 錢也不是我的
就看大爺喜好


紀律重不重要
治軍嚴不嚴明
此刻最容易看的出來
happywork wrote:
沒辦法,就是認清事實,沒有穩贏的,所以要能容忍”輸”。
有可能本來會贏的,卻因為一時不便看盤,沒做到『紀律』或『停損』,反而變成輸。或是小輸變成大輸。

輸就輸,沒甚麼大不了,要有輸得起的心胸才有贏回來的機會。
如果一點點輸都那麼在意,那接著的操作就會2266。
----------------------------
~
[The natural man has only two primal passions,
to get and beget.]William Osler(1849-1919)
[人只有兩種熱情,尋找食物與生兒育女]
套用在股市裡,就是--
[投資人只有兩種渴求,保本存活與不斷獲利]
最重要的是[保本存活]

doyourway wrote:
其實
這波段我常說的
沒有底 進場抄底
就是沒『紀律』
我看到太多沒紀律的狀況一再發生
當然可以勸就勸
不能勸 錢也不是我的
就看大爺喜好
紀律重不重要
治軍嚴不嚴明
此刻最容易看的出來


以上深表同感:

其實對我而言『紀律』就等於『避險』,技術分析太多不確定因素,抓轉折只是技術分析的基本功,
很遺憾的大多人只論斷多空。在理財版潛水這麼久了,談到『避險』的文章卻寥寥可數,無論股票.
權證.期貨.選擇權,若無法做到『避險』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所以每次的投資出手,先想想如何『避險』才是躍入高手的基本門檻。

這次1500點下跌,讓我學到尊重趨勢跟嚴格停利(停損)的重要
這個是花了超過100才學到的教訓!!

happywork wrote:
今天早上帶老媽去安...(恕刪)


"沒辦法,就是認清事實,沒有穩贏的,所以要能容忍”輸”。
有可能本來會贏的,卻因為一時不便看盤,沒做到『紀律』或『停損』,反而變成輸。或是小輸變成大輸。
輸就輸,沒甚麼大不了,要有輸得起的心胸才有贏回來的機會。如果一點點輸都那麼在意,那接著的操作就會2266。"



這兩天到中部露營,沒網路,還真是清幽....

那知道週一收盤前到市區,網路通了,習慣看一下,鬼遮眼的草草下了單,

週二...網路一通....停損收場......真是豬頭呀!

如果…萬一…大盤跌破了5000 (當然不希望),很多人100萬可能只剩下20萬。因為買到弱勢股、加碼攤平或左右挨刮,只跌40%卻賠掉80萬。但是20萬要回到100萬甚至賺80萬,那可是要漲800%,難度相當高。
所以,或許期貨是未來翻身或直接被抬出場的一個選擇(決不是鼓勵進來做期貨)。

送第二個禮物(同樣只適用短線,因為本樓是談期貨),看有否有緣人。
上一篇提到了”紀律”和”停損”。
可是在期貨的世界需要2.0版的“紀律”,就是”果斷”。

好多年前曾說過:”短線不容易賺錢,但是可以訓練人賺錢。”
”紀律”需要決心,”果斷”需要練習。
”紀律”是遵守既定的策略,”果斷”是反映直覺的判斷。
可能有10分鐘讓人分析策略,可是只有10秒能做直覺判斷。
”紀律”只要有做就好,”果斷”可是在買賣浮上心頭後3秒之內就要成交。

10秒的直覺判斷,3秒的果決成交。那是不是交易會很頻繁?只有胡亂判斷才會頻繁。(正常的話,一天兩次進出就很多了)。
想做期貨,當然不要太短線,但是初期卻要練習這種 ”10秒直覺判斷,3秒果決成交” 的技能(心態)。輸贏不用太在意(買賣1小口就好),重點在練習,直到能駕輕就熟,以後才慢慢提高部位和降低下單的頻率。

”紀律和停損” 有若『盾』,讓人少輸,可是”直覺和果斷”有若『劍』,是要讓人贏。雖說技巧上只適用於短線的期貨,不過心態上的練習卻是對股票或期貨都有助益。


備註:練習時請不要使用程式自動下單或停損。
這是當年那位營業員對在下說的其中一部分。如果有人未來真的在這個小禮物上有受惠,請記得回來留個言。
因為找資料,無意中翻出以前的一段短文,就小改一下放上來。沒有談論買賣價位,所以請隨意看看。


一輩子在股市受了好幾次傷,
最大的問題就是:用科學的概念去算心理學的東西。
失敗之後還誤以為方向一定對,只是用錯了指標,只要再稍微修正就好。

< A > ------------------------------------------
數學的概念是 1+1=2
心理學的概念是 1+1=無限大。

用科學的概念來玩心理學的東西,容易陷入死板的堅持,導致多次贏的不夠一次賠的。
慘輸之後就開始修正觀念:

< B > ------------------------------------------
將數學修正為統計學,概念是 1+1=前N次中出現過最多次的數目。
對照心理學1+1=無限大的概念,稍微接近了一些。

於是運氣好的話會有一陣子都在贏錢,讓人誤以為這就是贏錢的鐵律,也急於想告訴他人,甚至想幫人代操 (常會用”一定”的語氣)。
可惜最後還是輸錢。然後懷疑是指標的參數用錯了,接著再度追尋最佳化的指標。

< C > -------------------------------------------
將統計學修正為管控統計學,概念是 1+1=前N次中出現過最多次的數目 加上 很多的”但書” (一旦…就;如果…就;...等等)。
沒意外的話統計是3,一旦是這樣…那就4,如果是那樣…那就2,如果量大於…就.....
一堆的但書在短期上會變動迅速,有了停損、停利的觀念,不容易虧大錢,感覺上像是進步了 (說話也有高手或分析大師的口吻)。
不過對照心理學1+1=無限大的概念,只是讓人更迷糊,本質上還是有誤差。
於是再回到< C >的開頭,再次修正,加上更多的但書,一而再的循環……。

< D > ================================
直到有一天突然開竅:科學的概念永遠不會等於心理的概念。
或許時間拉長了,心理的概念會趨向於科學的概念。
(業績好的、壞的、財報實的、不實的,股價最後都還它公道)。

可是,短線卻不夠時間回歸,也就是短線是最不符合科學的。尤其是預測當日或隔日的波動。
開竅後,在極短線上會完全放棄科學的推理。不過講起來很容易,那做起來如何?
等真正能夠不依靠科學的推理,自然能慢慢領悟:決定短期股價的,不外乎『心理』與『作手』之間的角力。就靜靜的觀察這個力的推移就好。
不要敲鑼打鼓,因為宣揚之後就會改變基因。所以真正賺錢之道一定要靠自己找,會公開告訴旁人點位的,通常是還停在< B>、<C>的這兩種類型,參考參考就好。

happywork wrote:
因為找資料,無意中...(恕刪)


"不過講起來很容易,那做起來如何?
等真正能夠不依靠科學的推理,自然能慢慢領悟:決定短期股價的,只要在乎『心理』與『作手』之間的角力。就靜靜的觀察這個力的推移就好。不要敲鑼打鼓,因為宣揚之後就會改變基因。所以真正賺錢之道一定要靠自己找,會公開告訴旁人點位的,通常是還停在< B>、<C>的這兩種類型,參考參考就好。"

大推! 特推!

有緣者必有所獲!!

技術分析基本上就是一種籌碼量化之後的統計學,只有機率的問題。

不論長短線投資,在買進的同時就應該要有反向避險的規劃與觀念。

重點在如何做到有效率的避險,很少人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現在是 8/3 AM 9:43 大盤下跌173點,請想想你做到避險了嗎?
H 大師 : 60年次菜鳥玩期貨 200萬變2億 ; 請教您怎看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50802000452&cid=1206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