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無意中翻到了一份2001年在劵商幫忙上課時使用的期貨講義。大略看了一下,感覺9成以上還蠻適用於現在的。如果有新手對入門方面尚有疑問的話,無妨參考看看。

已經不太適用於目前的部分用紅線圈起來,並加以說明。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寫這份講義時大盤約在5千點,而目前是1萬多點。視覺與心理上難免有差距。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下午4點到7點還可以補交易* >> 現在可方便多了,下午3點可交易到隔天早上5點。
*只花掉3000元* >> 可以看到以前的手續費和稅金有多貴,現在只要約250元,只要以前的1/12。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當時因為剛開放法人可以投資期貨,所以法人在期貨的比重沒有現在那麼高。主要當作避險。
現在的現貨交易量剩以前的一半,期貨反增長為20倍。法人挟現貨操弄期貨。所以以前雖然費用3000元卻還有魚吃,現在費用250元卻連蝦米都很難吃到。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以前看盤如果不去號子,要在家裡看,那是要自己花錢的。小弟當時接的資訊比較貴一些,每月大約要花4萬多元。

一份16年前的期貨講義
當時正逆價差很大。現在受AI和法人高頻交易的影響,除了除權息的逆價差之外,想要有大幅的正逆價差的機會很少。
很多人以為現在每個月份的逆價差是常態。其實是一種被扭曲的狀態。只要經濟是正成長,基本上遠月份會大於近月份才是常態。
如果未來股市跌到6000或以下,可能看到的價差就會如講義說的一般。

當時的背景,確實我是鼓勵散戶投入期貨或是具有期貨的操作觀念。
可是時空背景已經不一樣了,現在雖然把舊的講義放上來,但是只幫新手解惑,無絲毫鼓勵的企圖。
2017-07-01 22:2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期貨講義 16
happywork01 wrote:
無意中翻到了一份20...(恕刪)


感謝分享!

現在金融商品眾多,又相互連結,主力可用工具比散戶多很多,還是簡單操作,以基本面為宜!
除了少數幾個月有看過正價差,近2年大部分時間還是逆價差
"當時因為剛開放法人可以投資期貨,所以法人在期貨的比重沒有現在那麼高。主要當作避險。
現在的現貨交易量剩以前的一半,期貨反增長為20倍。法人挟現貨操弄期貨。所以以前雖然費用3000元卻還有魚吃,現在費用250元卻連蝦米都很難吃到。"

快樂工作大果然是老江湖!!!!
happywork01 wrote:
無意中翻到了一份2001...(恕刪)


人為的控盤
過往經驗也會改變
法規也常常改

投資前 請看投資公開說明書 投資有風險
引以為鑑阿
happywork01 wrote:
無意中翻到了一份2001...(恕刪)

恬適生活 wrote:
'當時因為剛開放法...(恕刪)

當時玩期指的人並不會比現在少,只是不在台面上而是地下化,地下的手續費是期貨商的1/4~1/3而且不用準備保證金(相對風險大~怕被倒帳~人間蒸發),慢慢的~期貨商的比價競爭才讓地下期指無法生存下去⋯還真懷念過去~
Inspire2 wrote:
當時玩期指的人並不...(恕刪)

您說的確有那一段歷史,不過時間點比這份講義慢了一年多。流行的時間也沒很長。
之前流行的六合彩,恰好在那一陣子沒落了不少。很多大組頭就轉投資開地下期貨,客源基礎就是那些原本簽賭六合彩的客人。

因為我與六合彩算是頗有淵源,很多轉行經營地下期貨的都是朋友。
知道我的交易量那麼大,他們都有找上我,不過我都還是一直在正統的期貨商處下單。

那陣子雖然地下期貨的量很大,大到可以扭曲所有的走勢。不過畢竟是原本六合彩的客人,下單的依據有如六合彩在求明牌一般。與現在玩期貨的菁英下單的依據完全不同。

雖說劵商和稅金降價,打趴了地下期貨,其實地下期貨本身可以互沖之後多出的單再轉出,既賺稅金又賺手續費,利潤其實高過正統劵商。所以式微的原因不在費用,而是下單的客人本身的問題。

happywork01 wrote:
您說的確有那一段歷...(恕刪)

快樂大真是個行家,點出了問題的核心(下單人的問題),著實讓在下佩服萬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