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開啟降息周期,未來經濟走向有三大情境
全球央行政策已轉向寬鬆初期,成熟市場中除了日本因為結束通縮,利率開始正常化以外,美國、歐元區、英國皆已正式進入降息周期,隨著通膨受控、經濟疲弱,歐洲央行更可能加快降息步伐。另一方面,新興市場中的中國、韓國、印尼等國也已加入貨幣寬鬆行列。至於開啟降息周期後的經濟走向又是如何?中租基金平台提出三大情境:- 各國央行開啟降息周期,未來經濟走向有三大情境
- 樂觀情境:央行溫和降息,通膨亦未死灰復燃
- 悲觀情境:持續寬鬆,但出現輕度衰退
- 捲土重來情境:經濟重新加速,通膨亦捲土重來
- 淺降息將成為投資定心丸
- 美國仍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市場
樂觀情境:央行溫和降息,通膨亦未死灰復燃
全球央行溫和降息,通膨不會死灰復燃,經濟軟著陸或不著陸。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可能表現良好,債券也表現不差,股債回報皆可期。悲觀情境:寬鬆政策持續,但出現輕度衰退
各國央行看到越來越多的潛在風險,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但因政策的滯後,進入輕度的衰退。股票因為獲利下滑和風險情緒惡化而表現不佳,但債券卻進入多頭。捲土重來情境:經濟重新加速,通膨亦捲土重來
經濟重新加速,但通膨隨後捲土重來。股市先享受貨幣寬鬆的順風車,企業盈利保持穩定,信心增強,但隨後通膨回歸,導致央行再升息,債券殖利率走高,對債券不利,而股票從高估值中下跌。現金和商品為王。中租基金平台認為,未來全球經濟走向應該會處於不及金髮經濟,但偏向樂觀的不著陸情境。在這種情況下,股票與固定收益仍有所表現,投資人應抓住股債回檔機會,分批布局長線投資。但對於未來是否走向通膨捲土重來,需保持警覺。
淺降息將成為投資定心丸
過去聯準會緩步降息的情境之下,股市基本上多以正面回應;反觀快速週期降息,往往反映經濟惡化快速,股市反而有陷入空頭可能。隨著颶風對美國南部各州影響消退,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下降,勞動市場數據已證明不如大家想的脆弱。至於目前較為疲弱的製造業ISM指數,根據歷史經驗,降息往往會反映在未來半年ISM製造業訂單回升,進而推升美股動能。這也是中租認為美國經濟有望達成軟著陸目標的理由。美股在沒有衰退下,修正幅度7-14%,衰退期間40%以上的跌幅,目前衰退機率低,美股回檔應分批加碼,而非過度負面解讀。美國仍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市場
目前美國在實現成長、就業,以及控制通膨方面皆表現出色,經濟並未陷入停滯或衰退。而從產業角度來看,AI應用才開始第二年,正如火如荼帶動多個產業發展,包含上游晶片、應用軟體、電力設備乃至REITs等,同時也將自生成式AI逐步擴展至邊緣AI,相較於1995年起的網路發展,AI發展還談不上泡沫。此外,與1982年以來的4次美國經濟循環相比,當前的經濟擴張仍然相對年輕。基於AI、超級運算和生物技術等的科學創新,使得美國生產力提升且吸引外資流入,成為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圖一:美國歷來經濟循環之平均擴張月份數,顯示當前的經濟擴張仍然相對年輕

資料來源: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4/10
圖二:美國吸引外資流入最明顯

資料來源: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4/10
自九月起,聯準會的政策從控制通膨逐漸偏向勞動市場,儘管降息速度不如之前預期的快、幅度不如原本預期幅度大,但至少已啟動降息循環。寬鬆政策下,「投資等級債」或是「非投資等級債」的信用利差都有望壓低,使其持在一定低位。非投資等級債的發債企業財務相對較弱,在降息循環下,可望逐步降低利息負擔,使違約率保持相對低位,想享有較高殖利率的投資人無需縮減配置比重。若是擔心市場波動,想降低資產配置風險者,較高信評的「投資等級債」可作為核心資產配置。股市方面,在AI應用帶動下,美股乃至於供應鏈的台股、日股,仍是股市布局重點,建議可採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或逢回單筆分批加碼。中租基金平台另外推薦結合定期定額和單筆的母子基金投資法「中租母子鎖利Go」,可選擇單筆申購債券型基金做為母基金,再從母基金定期定額扣款投資股票型子基金,一筆資金就能自動循環投資,也能協助投資人減少選擇進場時機的煩惱,掌握這一波降息後的商機。更多資訊,請上「中租基金平台」或搜尋「母子鎖利Go」。
文字: 中租基金平台
圖片來源:中租基金平台
中租投顧行銷資訊【中租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中租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407巷22號5樓之1(漢諾威大樓)、電話:(02)7708-8888
金管會核准字號:112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10號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以上提及之個股、產業或投資標的,僅為參考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且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投組之必要持股或投資標的,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