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金融業「定期小額買主動式基金」商品設計的目的,是不是為了榨乾社會新鮮人最後僅存的血肉?

記得剛出社會時
看到理財刊物中所推廣的,大多是:
「定期定額買(主動)基金」
「每月幾千元也能理財」
「日積月累,複利效果猶如ooo一般驚人」
「定期定額投入能降低(均化)持有成本,遲早能等到市場反彈,獲取收益」

稍微有些理財經驗後,如今我感覺...
上述訊息是不是刻意用以矇騙社會新鮮人的?
為何總推廣主動式基金卻很少提ETF?
僅僅強調免手續費,刻意忽略每年1~2%的高額管理費?
幾乎沒看過定期定額對績效的副作用的提醒?

其實所謂「每月數千元就能理財,發揮複利效應」
是否根本是瞄準了初出社會的(普通)新鮮人
就連其每月數千元儲蓄都不放過
企圖榨乾其僅存的一點血肉,所設計出的產品?

個人畢竟沒有投入過這類商品的經驗
上述純為想像,可能充滿偏見
因此...
有沒有大大能分享這類親身經歷:
如同金融業所宣稱的
透過每月幾千元定期定額買基金,存到第一桶金
進而達成"複利"效果,逐步累積資產規模。

備註:這表示此基金達成2個條件:
1.年年持續正報酬,只增不減,才能實現所謂「複利」效果
2.年年打敗大盤,扣掉1~2%管理費還是勝過ETF,不然買這基金就沒意義
小弟並非被動投資的信奉者
只是希望能看到(小額)定期定額成功的大大
能分享一下經驗
打臉(指正)說上述只是我的妄想
金融業這類定期定額商品很棒
客戶其實受益良多而已
2018-10-27 21:44 發佈
Y大,你說的實情太多了喔.....

不過你是不是還少說了個銀行的保管費這個項目啊....
基金還是可以買,只是要關切基金所對應的市場大盤的高低位階。
高了,停利退場;中、低,持續扣款。
如果對該市場是高是低完全一點概念都沒有,那,還是定存好。

買基金,
至少,比在股市殺進殺出好太多了。
至少,比在期市猜漲猜跌好太多了。

你不理財,財不離你!
年輕人最好的投資,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是幻想每個月存一點小錢,未來就能富裕過日,
沒那麼簡單!
學甚麼都好,最好四十歲前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最重要,
不急在年紀輕輕就忙著注意股票房地產。
你想太多了
定期定額銀行其實賺不到甚麼錢
只是為了培養一些跟小戶往來的工具,別家銀行都出了沒出的銀行會落後
銀行大部分財管商品的收入都是靠大戶再撐
十萬個小戶的定期定額也抵不過大戶的一張保單

不客氣
brabus1518 wrote:
銀行的保管費...(恕刪)

厚,沒錯(我都懶得記有哪些了)
一堆O費X費毛費,絕對不會少
然後再期望「免手續費」可以讓客戶忽略這些維持性費用

ayz847 wrote:
只是要關切基金所對應的市場大盤的高低位階...(恕刪)

若只是這目的,不是可改買ETF嗎...?
至少不用每年被削得這麼誇張呀

Dent wrote:
不是幻想每個月存一點小錢,未來就能富裕過日

贊成 贊成,
所以我感覺那些理財刊物
有刻意讓年輕人有「單靠理財將小錢理成一桶金」這類想法的意圖呀...
然後背後目的就是「把這些小錢匯集成大金磚,每年穩穩削些金條下來」

Mark Ma57149 wrote:
只是為了培養一些跟小戶往來的工具,別家銀行都出了沒出的銀行會落後
銀行大部分財管商品的收入都是靠大戶再撐...(恕刪)

感謝您指正性的意見分享

但就是因為小戶和大戶相較不值一提
而金融業又這麼用心還特地設計出此類面向小戶的產品
所以才想找看看
有無如同產品宣稱般達成目標的例子呀
我每次都想到↓
「那麼,客戶的遊艇在哪裡?」這個故事。
YANG1313456 wrote:
記得剛出社會時看到...(恕刪)

剛出社會時也買過主動式基金,
市面上一大堆理財書籍都在討論基金,
定期定額老實說是很白癡的方法,
多頭市場當然會賺錢,
空頭市場就是越扣越跌,
你只能期待這樣可以壓低成本、提高單位數,
等多頭市場來臨,
但相關費用太高,
銀行保管費、基金申購費、經理人管理費,
而且只能做多不能放空,
自從有ETF這種商品,
已經很久不碰主動式基金了!
透過券商APP就可以下單,
手續費折扣高,
證交稅是個股的三分之一,
大盤在高點就不要買,
低點時多買一些,
不要幹定期定額這種蠢事,
台股我目前只做三支,
台灣50正1、正2、反1。
ayz847 wrote:
買基金,至少,比在股市殺進殺出好太多了。 ...(恕刪)

買股票,一來一回,0.1425%*0.6*2 + 0.3% = 0.471% (假設打6折)。
基金內扣費用假設是 2%/年。
2% / 0.471% = 4.25。
一年的基金內扣費用,相當於股票一年4.25次的來回。

短進短出的股民們,持有一檔股票能超過86天嗎?(365/4.25 = 86)
更別說隔日沖、當日沖的超級短線客了!

基金費用是很貴,但是,股票短進短出更傷啊!

YANG1313456 wrote:
記得剛出社會時看到...(恕刪)


不碰主動型基金,早就是基本常識了!

隨便挑一檔股利穩定的定存股,都能賺的比主動型基金多,不挑股就買 0050 或 0056。


YANG1313456 wrote:
記得剛出社會時看到...(恕刪)

永續經營
那點肉渣那夠塞牙縫
魚要從小培養
否則大魚都吃光了
以後吃啥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