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今天單筆一萬買入了一檔股票型基金(以富邦台灣精準基金為例),淨值在38.02。
也就是10000除以38.02=263.01946344......
我可買263.01946344(四捨五入約263個)個富邦台灣精準基金。
如果有天淨值來到了40.02
那這樣我賣掉的話賺多少?
是 (1萬除以40.02)-263嗎?
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指數型基金的玩法有一樣嗎?
它們是差在哪裡呢?
再請問,如果真的要賣的話,最好淨值要上升多少才算真的有賺到?
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指數型基金都能適用?
大家都是買哪種基金居多?可以請問為什麼嗎?
socomplicated wrote:
建議選一檔債券型基金...(恕刪)
請問為什麼不建議股票型基金?
我知道股票型基金風險大,但獲利也高,對吧?
至於基金獲利方式是否就如我所說的那樣?
單筆一萬買入了一檔股票型基金(以富邦台灣精準基金為例),淨值在38.02。
也就是10000除以38.02=263.01946344......
我可買263.01946344(四捨五入約263個)個富邦台灣精準基金。
如果有天淨值來到了40.02
那這樣我賣掉的話賺多少?
是 (1萬除以40.02)-263嗎?
--------------------------------
好多人跟我推薦0050這支指數型基金哦...

只可惜現在太高點,要等到50才行,看樣子等得一陣子才能買了。
jin1126 wrote:
...(恕刪)...
我記得你曾說過台灣50的規則,請問若是介於45~50之間的話該怎麼購買?(例:45.2),是該等到它完全到45嗎?賣的話如遇到相同情況呢?(如:60.5)
好險不是100檔,不然光是在做功課這塊就不知道要花費多久時間呢。
那個 ...
因為小弟沒有去做 50 檔的功課,所以小弟不是 台灣 50 的專家

請問若是介於 45~50 元之間的話該怎麼購買 ...
50 元都還沒來 ( 還沒買到 ),不可能去想 45~50 元之間的問題
賣的話如果遇到相同情況呢?(如:60.5)
同樣的,60 元都還沒來 ( 還沒賣到 ),不可能去想 60~65 元之間的問題
啊 ...
60 元要賣的,是 45 元買到的那兩張
45 元都還沒買到,不可以想 60 元的問題

喔
50 元在 2012 年暑假前來過,55 元也在 2013 年達到了
50 元買到的那一張,在 55 元也賣掉了
您說封在 55.4 元我不就虧大了?

我賣掉了,我終於不必煩惱 0050 的問題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柳大 wrote:
果然又有人說不推國內基金...(恕刪)
不推國內基金是很自然的事。
柳大也不必光咬著大滿貫一隻,就硬說基金比0050好。
好?不好?應該以『大多數』或『平均』來說吧!
不能以某一個案而推翻整個通案。
當然、一定、絕對、肯定有績效贏過0050的台股基金。任何時候。
但畢竟只是少數,而且,很難連續。
這,其實也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怎說?
101年,0050內扣費用0.46%,而台股基金170檔平均2.86%。(1.07%~4.22%不等)
一個腳上綁著0.46公斤沙袋的賽跑選手,跟,
170個腳上綁著(平均)2.86公斤沙袋的選手,賽跑。
結局會是如何?可想而知。
光沙袋重量,就拖垮多少英雄好漢。
而且,越長距離賽跑,沙袋的影響就越大。
此外,更可怕的是信任危機。譬如盈正案?譬如交易費偏高及退佣?...等。
所以,越來越多人向ETF趨近,不只是台灣,國外也是如此。
說來,業者自己也要付責任的呀!
內文搜尋

X